新闻热点

NEWS HOTSPOT

  • 04
    2024-12

    热点聚焦 |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有新变化;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降价63%!

    热点1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正式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专栏,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提供诊查、护理、手术、检查、检验等各项医疗服务时收取费用的计价单元,依法实行属地管理。目前,国家医保局正以编制出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方式,统一指导各地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现已印发护理、综合诊查、康复等17批立项指南,其余立项指南将陆续编制发布。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医疗机构可依据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价格水平,合法合规收费。 为深入解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方便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专家学者等各界了解政策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专栏,并下设“立项指南”、“政策解读”、“地方动态”三个子栏目。“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专栏可通过点击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首页“滚动条”的方式进入。专栏下设三个子栏目:一是“立项指南”,用于发布国家层面出台的立项指南及其编制说明;二是“政策解读”,用于发布各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指南解读新闻稿;三是“地方动态”,用于发布各地落实立项指南情况。“立项指南”、“政策解读”、“地方动态”三个子栏目内容同步在国家医保局公众号上发布,并收录于“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合集中。 热点2 11月28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并公布新版药品目录。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的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近5年新上市或修改说明书的药品、罕见病用药、国家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和仿制药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等。 经相应程序,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 ✦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 ✦罕见病用药13个; ✦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 ✦精神病用药4个; ✦其他领域用药21个。 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新增91种药品中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在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76%,平均降价63%,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2023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文章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责编:YuTing
  • 01
    2024-12

    医术精湛、桃李满天下!深切缅怀我国杰出妇产科学界专家顾美皎教授

    我国妇产科学界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军人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顾美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14日下午13点00分在比利时逝世,享年94岁。 顾美皎教授,女,汉族,1931年7月出生于浙江镇海。1955年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她便投身于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曾担任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顾教授在妇产科领域,尤其在妇科肿瘤及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方向具有深厚造诣。她一生致力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直至耄耋之年仍坚守在临床一线,她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高度尊敬。 顾美皎教授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度过了60多个春秋,以其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卫生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她被授予武汉市医学会终身成就奖和全国妇科肿瘤终身成就奖,是我国妇产科多种复杂疾病诊疗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她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为无数疑难病例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享有国内妇产科学界的崇高声誉。顾教授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勤奋钻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培养了一大批妇产科领域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的马丁院士等。 顾美皎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委、武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她在多个学术期刊担任重要角色,曾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现代妇科进展》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担任主编和主译的著作有《妇产科学英汉对照医学读物》、《妇产科保留功能性手术》、《临床妇产科学》(1、2、3版)、《卵巢疾病》、《现代妇产科学》、《妇科肿瘤诊治临床经验荟萃》、《妇幼卫生词典》(第2版)、《妇产科实习医师手册》。参加编写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3-5版)、《中国妇科肿瘤学》(第1、2版)、《中华妇产科学》(第1、2版)等20余部。 顾教授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的体现,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她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和尊敬。她是“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同济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是我国老一辈医学家的典范,是后世学习的楷模。 顾美皎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妇产科学界的重大损失,让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敬业的教师。我们深切缅怀顾教授,她的生命之光将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她的精神和教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更多内容请点击详情~
  • 29
    2024-11

    决赛晋级名单!中国妇产科网第十二届手术视频大赛决赛选手出炉~

    中国妇产科网第十二届手术视频大赛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初赛阶段我们很荣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黄晓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徐大宝教授(按照姓氏音序排列),经过各位专家专业严谨的评审与广大网友的热情投票结果,最终共12位参赛者成功晋级决赛。 晋级名单见原文海报 决赛事宜 时间:12月20日 19:00-21:00 地点:广州珠江太古仓亚朵S酒店五楼会议室A厅 ☆作品展示: `决赛作品的病例介绍及手术视频均应呈现于PPT中进行展示。 `演讲PPT时间不超过8分钟。 `请将用于现场展示的PPT在12月9日前发送至大赛邮箱,鉴于大赛组织需要及时沟通,请各位选手收到通知后尽快与我们联系。 提示:即日起可对参赛作品进行进一步剪辑完善,便于在决赛中展示。 大赛邮箱:obgy2000@yapot.com 联系电话(微信):13001990514 最后,恭喜12位成功晋级者,期待你们在决赛舞台闪闪发光。感谢每位参赛者的积极参与,深耕手术技艺的火种已埋下,终有光辉闪耀的时刻! 责编:liu
  • 28
    2024-11

    热点聚焦 | 孕妇在妊娠期吃得越多越好?来听听柳叶刀的建议;吴小华教授团队最新外阴肿瘤研究

    近日,多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硕果累累。以下是近期重要的科研进展和学术新闻,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最新动态: 1.孕妇在妊娠期吃得越多越好?来听听柳叶刀的建议 2.Lancet子刊 | 协和医院向阳团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预测,从FIGO 2000到革命性未来模型 3.Science称怀孕可唤醒体内古老病毒 4.北京妇产医院李光辉教授研究团队在营养学领域Top期刊《Clinical Nutrition》发表学术论文 5.DRU | 浙江大学汪辉:CYP1B1介导卵巢癌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 6.Hum Reprod | 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吴欢课题组发现罕见遗传突变导致不孕不育,为临床患者提供个性化遗传咨询和精准治疗方案 7.JAMA子刊 | 产后尿失禁如何康复训练更有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提出科学依据 8.Clin Surg Oncol|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最新外阴肿瘤研究 01 孕妇在妊娠期吃得越多越好?来听听柳叶刀的建议 肥胖女性在怀孕期间应该增加多少体重是有争议的。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的妊娠期体重增加建议建议,肥胖孕妇足月体重应增加5-9公斤。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和卫生保健提供者担心这些建议过高,可能会导致该群体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痫和产后体重过多的高负担。鉴于世界范围内肥胖症的日益流行,填补这一知识空白至关重要。 为此,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题目为:Safety of low weight gain or weight loss in pregnancies with class 1, 2, and 3 obes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评估了妊娠期体重增加与十种短期和长期不良母婴健康结果的组合之间的关联,包括长期的孕产妇心脏代谢健康和产后体重增加。 研究结论显示:妊娠期体重增加低于目前IOM建议的水平可能对肥胖孕妇是安全的,并且可能对3级肥胖孕妇有益。此外,对3级肥胖女性的单独建议是有必要的,并且应该重新审查目前IOM对肥胖女性的体重增加建议。改进的循证指南可能有助于减轻与孕前肥胖相关的不良母婴健康结果的沉重负担。 02 Lancet子刊 | 协和医院向阳团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预测,从FIGO 2000到革命性未来模型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描述了一系列起源于妊娠滋养细胞的罕见妇科恶性肿瘤。GTN可分为4种主要的组织病理学亚型:侵袭性葡萄胎(IM)、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超过90%的患者,通过有效的化疗方案和标准化的综合管理策略,实现完全缓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GTN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检测和监测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全球公认的FIGO 2000系统,为评估GTN患者的预后和临床状态设定了标准,尤其是那些患有浸润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患者(PSTT和ETT的独特临床病理特征,意味着FIGO系统不适用于这些亚型)。2015年的更新引入了一个超高风险类别,通过使分数与结果更紧密地保持一致,来提高系统的预后准确性。 2024年11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向阳团队在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Prognosticating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from FIGO 2000 to future models”的研究论文。团队提倡专门的评分模型,每个模型都针对特定的临床目标量身定制,而不是依赖单个系统来解决多个临床目标。此外,必须将生物和遗传标记集成到这些模型中,以提高准确性。展望未来,团队强调先进技术和多中心合作,以建立更加个性化和适应性强的GTN管理框架,最终改善临床实践和结果。 03 Science称怀孕可唤醒体内古老病毒 2024年10月12日,德克萨斯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团队于《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Retrotransposons are co-opted to activat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erythropoiesis”的文章。科学家通过小鼠研究发现,当怀孕并大量失血时,小鼠体内DNA中长期休眠的病毒片段“逆转录转座子”会触发免疫反应而被唤醒,从而在最需要的时候增加红细胞的产生。 研究发现在妊娠小鼠的脾脏造血干细胞(HSCs)中,多个家族的逆转录转座子表达显著增加,这一现象与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干扰素(IFN)和IFN调控基因的表达增加有关,这一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HSCs的分裂和红细胞生成,而使用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减少妊娠小鼠的HSCs和红细胞生成,导致贫血。 在人类中,妊娠期间HSCs的逆转录转座子表达同样增加,并与IFN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相关,而服用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妊娠女性表现出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其实,在妊娠期间,逆转录转座子在HSCs中的去抑制激活了cGAS-STING信号通路,触发了IFN反应,促进了HSC的激活和红细胞生成。 04 北京妇产医院李光辉教授研究团队在营养学领域Top期刊《Clinical Nutrition》发表学术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每五至六名孕妇中即有一人面临其威胁。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增加了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围产结局的风险,更对母儿远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显著增加了其未来罹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膳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中,营养治疗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线治疗方法。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李光辉教授团队,在营养学领域Top期刊《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研究型论著“Administration of a diabetes-specific formula can improve postprandial glycemic control and delay insulin use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m two centers”。 研究发现,此种低升糖指数糖尿病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显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餐后血糖和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推迟胰岛素开始使用的孕周和减少胰岛素治疗时间。尽管本研究未发现该营养制剂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但其在血糖控制方面的积极成效为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预示着一种潜在的新策略,有助于患者实现更为理想的血糖稳态。 05 DRU | 浙江大学汪辉:CYP1B1介导卵巢癌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 卵巢癌被认为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因其病情隐匿,患者通常在晚期才被确诊,导致整体预后较差。近年来,精准医学的发展使得PARP抑制剂成为BRCA1/2基因突变卵巢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尽管PARP抑制剂在初期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随着用药的持续,许多患者会逐渐出现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成为制约卵巢癌治疗成效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亟需探索PARP抑制剂耐药的分子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Drug Resistance Updates(IF=15.8)》上发表了题为“CYP1B1 promotes PARPi-resistance via histone H1.4 interaction and increase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ovarian cancer”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揭示了CYP1B1调控细胞耐药性的机制,具体来说,CYP1B1能够与组蛋白H1.4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可及性,影响卵巢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耐药性。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CYP1B1功能的传统认知,拓展了其在癌症耐药性中的作用范围。该功能的发现意味着CYP1B1不仅通过直接参与药物代谢来影响药物效应,还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间接地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的耐药性。这为人们理解癌症细胞的耐药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06 Hum Reprod | 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吴欢课题组发现罕见遗传突变导致不孕不育,为临床患者提供个性化遗传咨询和精准治疗方案 TFF (Total fertilization failure,完全受精失败)是指MII期卵母细胞无法完成受精的过程,有1-3%的ICSI失败是源于TFF。TFF与精子及卵子的异常均有关,精子因素主要是PLC家族蛋白的结构、表达和定位异常。受精失败的遗传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截至目前已鉴定到一些遗传突变与两种配子的功能相关。精子中鉴定到最多突变的是PLCZ1,卵子中的突变基因包括WEE2,TLE6,TUBB8,PAT1和PATL2等。另外,精子卵子融合关键因子JUNO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子缺陷导致的TFF在临床上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目前预测受精失败的检测手段有限,容易误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深入了解导致男性因素TFF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alreticulin 3(CALR3)是睾丸特异性钙网蛋白家族的一员,研究表明,在Calr3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中,精子无法从子宫迁移到输卵管,并且丧失了与卵母细胞ZP结合的能力,从而导致雄性不育。然而,在人类中目前尚未有与CALR3突变相关受精失败的病例报道。 2024年9月5日,国际生殖医学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人类生殖》《Human reproduction(IF=6.0)》在线发表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卫健委配子与生殖道发育异常研究重点实验室曹云霞教授和吴欢副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贺小进教授的研究“CALR3 defects disrupt sperm-zona pellucida binding in humans: new insights into male factor fertilisation failure and relevant clinic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该研究发现了睾丸特异性表达的钙网蛋白家族成员基因CALR3的罕见突变导致精子中ZPBP蛋白缺乏和顶体超微结构缺陷,进而导致成熟精子无法结合卵子透明带,引起TFF和男性不育。 07 JAMA子刊 | 产后尿失禁如何康复训练更有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提出科学依据 尿失禁(或膀胱失控)是中年女性常见的尴尬临床问题,发生率从30%到60%不等。因此,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尿失禁的致病因素中特别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 2024年11月5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普通妇科中心主任孙智晶教授团队在《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IF=10.5)》发表了协和牵头的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成果,研究对比了单纯的居家盆底肌肉锻炼与配合使用居家可穿戴设备实现生物反馈训练对产后尿失禁的疗效。结果显示,配合生物反馈训练患者的尿失禁严重程度显著降低,治愈率、改善率、盆底肌力均显著提升。 08 Clin Surg Oncol|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最新外阴肿瘤研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在《Clinical Surg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题为“Selective inguinofemoral node dissection for stage III vulvar squamous cancer: Feasibility and safety”的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完全ILND的患者相比,接受选择性ILND的患者报告的治疗相关发病率较低,且不影响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选择性ILND可能是未来III期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合理选择。 责编:YuTing
  • 26
    2024-11

    群策群力 乐善有恒 | 中国癌症基金会成立40周年纪念暨首届全国肿瘤公益慈善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4年11月23日,中国癌症基金会成立40周年纪念暨首届全国肿瘤公益慈善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 大会的主题为“群策群力 乐善有恒”,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倡导公益文化,汇聚社会资源,进一步推进癌症预防控制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共同努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慈善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李红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徐晓超,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英东基金会董事霍启文等出席大会开幕式,相关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以及专家、媒体代表等约600余人参加大会。 何维副委员长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健康根基。公益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卫生健康事业要坚持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方针,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的协同作用。中国癌症基金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基金会正确工作导向,助力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履行群团组织和公益机构双重职能,更好成为发展癌症防治事业的重要力量、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平台。要明确发展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癌症公益慈善事业行稳致远,努力把基金会办成国内一流慈善组织。他强调指出,在癌症防治等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能。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在讲话中指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不仅仅是卫生健康系统的工作,要坚持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动员全社会更广泛地参与卫生健康事业。4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癌症基金会伴随改革开放茁壮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范有序、富有活力、公信度高的慈善组织,为预防控制癌症、建设健康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促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中国癌症基金会以成立40周年为契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把握基金会的专业定位,继承优良传统,努力推进我国癌症防治事业创新发展;秉持根本宗旨,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确保资金安全;把握双重属性,在强化自身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在预防控制癌症、服务人民健康中做出更大贡献。 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癌症基金会40年坚守取得丰硕成果,40年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希望中国癌症基金会在重大疾病救助、癌症知识普及、医患帮扶等领域持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希望更多的慈善组织和机构关注参与癌症防治事业,关心癌症患者生活,支持癌症研究,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共同推动癌症防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张勇作中国癌症基金会40周年回顾与展望报告。他全面回顾了中国癌症基金会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发展癌症公益慈善事业的历史,介绍了基金会40年来在癌症防治工作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示中国癌症基金会将以成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秉承科学、共济、仁爱、奉献的精神,坚持群策群力,乐善有恒,以更大的努力和作为,汇聚爱心与力量,推动癌症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铭记过去40年来为了中国癌症基金会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各届人士和企业、机构,中国癌症基金会决定向40位代表人士表示敬意,向40家代表单位表示感谢。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张勇和秘书长樊挚敏为致敬人士和感谢单位颁发了致敬状、感谢状以及战癌女神像、基金会纪念牌。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赫捷,中国癌症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董志伟,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英东基金会董事霍启文,癌症患者代表黎峰,以及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思渊,罗氏制药中国肿瘤领域总经理钱巍,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副总裁陈建分别作为代表致辞,表达对中国癌症基金会成立40周年的祝贺,分享体会与感悟,表示将进一步与中国癌症基金会加强合作,为防治癌症、促进健康共同努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李红梅,分别以“中国癌症防控形势概述——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为题作主旨报告,分析了我国癌症防治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形势任务,深入论述了国家有关政策和工作部署。 大会举行了爱心企业签约仪式。中国癌症基金会分别与腾讯、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强生创新制药、先声再明医药、亚虹医药等6家爱心企业签署了癌症防治的相关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基金会规范运行与公开透明,完善网络慈善捐赠平台,中国癌症基金会完成了新网站改版升级,并在大会上举行了新网站启动仪式。 最后,大会举行了癌症防治公益慈善倡议活动。中国癌症基金会全体理事、监事以及医疗机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界代表向全社会共同倡议:关爱生命,关注癌症防控;科学防癌,践行健康生活;扶危济困,关爱癌症患者;多措并举,提升癌症诊疗能力;群策群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 大会期间,中国癌症基金会还举行了全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协作组、全国乳腺癌防控协作组、全国癌症科普与健康传播协作组成立仪式,并举办了中国加速消除子宫颈癌专题论坛、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2024年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农村)工作会议暨癌症筛查早诊早治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全国乳腺癌防控学术研讨会、癌症科普与健康传播论坛、综合施策提升前列腺癌防控能力研讨会等专业会议,就癌症防治相关专题进行了科学研讨与学术交流。 中国癌症基金会已走过40个年头,恰如人在壮年,正是身强力壮、奋发有为的大好时候。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中国癌症基金会将从40年历史中汲取力量,立足新时代新需求,坚守“群策群力、攻克癌症”的初心使命,遵循公益原则,传播慈善文化,进一步发挥公益慈善事业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预防控制癌症、服务人民健康的目标愿景!
  • 26
    2024-11

    热点聚焦 | 25岁女子罕见怀上九胞胎!专家分析可能与这两点原因有关

    近日,江西南昌25岁的侯女士因结婚近一年未怀孕,去医院检查显示子宫内有多个囊肿且子宫内膜息肉,受孕困难,经医生建议注射促排卵针进行排卵后,于11月12日检查出宫腔内显示有九个孕囊紧靠,均见原始心管搏动,意味着侯女士怀上了九胞胎。 自然受孕四胞胎以上实为罕见 有专家认为,多胞胎的受孕概率极低,例如自然受孕的双胞胎概率约为1∶89,三胞胎更是只有1∶8000至1∶10000的概率,四胞胎以上则更为罕见。 然而,近年来多胞胎的出现频率似乎有所增加。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不孕不育的夫妇通过试管婴儿、注射促排卵药物等技术实现生育的愿望,而在这些技术的操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成功率,可能会移植多个胚胎,从而增加了多胞胎的出生概率。但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可能像发生的一些案例那样,导致多胞胎的数量超出预期。 医生:可能与这两点原因有关 “确实很罕见。”听闻九胞胎的消息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二科副主任医师苏慧琳分析,九胞胎的产生可能与不规范使用促排卵药物或夫妻双方没有遵医嘱有关。 据介绍,促排卵是辅助生殖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来月经第2到3天,生殖医学专家们会结合年龄、卵巢情况、卵泡数目等综合评价而确认最终的促排卵方案。通过这些促排卵方案而使用促排卵药物,进而促使多个卵泡同时发育的过程,称为“促排卵”。促排卵方案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获卵数量及胚胎数量。 促排卵时间根据不同的促排卵方案有所不同,一般是10天到一个月左右。在促排卵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激素水平及超声来评估卵泡发育和成熟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促排卵药物的用量。 “在严格检测排卵数量的情况下,如果还产生了多胞胎,则可能与夫妻双方未完全遵医嘱有关。”苏慧琳介绍,一般来说,如果在某个月经周期内监测到3个及3个以上的成熟卵泡,生殖专家会建议夫妻双方暂时不同房,以免产生多胞胎,影响母胎健康。 在谈及因胚胎分裂继而出现九胞胎的可能性时,苏慧琳表示“基本没有见过”。一个受精卵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分裂为2个或多个,成为单绒毛膜性或多绒毛膜性多胎。“从新闻内容分析,3次复查分别为3个孕囊、8个孕囊再到9个孕囊,这类情况极其罕见。”像单绒毛膜三胎,在产科工作十余年的苏慧琳表示,“至今也只遇到过2—3次。”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田辉表示,九胞胎对于产妇风险极大。首先,产妇可能面临大月份流产或不良妊娠的结局;其次,胚胎分裂出现胎儿异常或染色体、基因等遗传因素的异常风险大大增加。另外,孕早期也可能有一部分胚胎自然停育。“一般来说,常规三胎或三胎以上的妊娠我们就建议减胎了。”但目前根据报道,暂不清楚绒毛膜性,需要根据孕周以及绒毛膜性来选择适宜的减胎方式。 多胎妊娠的风险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单胎妊娠多3-4倍,且发病早、程度重,容易出现心肺并发症及子痫。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是单胎的2倍,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围产儿死亡率增高。 3.贫血:是单胎的2.4倍,与铁及叶酸缺乏有关。 4.羊水过多:发生率约12%,单卵双胎常在妊娠中期发生急性羊水增多,与双胎输血综合征及胎儿畸形有关。 5.胎膜早破:发生率约14%,可能与宫腔内压力增高有关。 6.宫缩乏力。 7.胎盘早剥:是双胎妊娠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 8.产后出血。 9.流产及早产:流产发生率高于单胎2-3倍,约50%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其风险约为单胎妊娠的7-10倍。 10.脐带异常:单羊膜囊双胎易发生脐带互相缠绕、扭转,可致胎儿死亡。 11.胎头交锁及胎头碰撞。 12.胎儿畸形:单卵双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加2-3倍。 文章来源:洪观新闻、潇湘晨报、南昌晚报 责编:YuTing
  • 26
    2024-11

    国家卫健委:支持医务人员合规参加中外医药企业学术会议

    1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医药企业座谈会,听取对当前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和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强政企交流,推动完善服务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系统谋划,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等重大部署,为医药企业在中国长期投资发展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安全稳定,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劳动力和智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以及配套能力强、增长空间大等独特优势,希望医药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加大研发生产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会议强调,打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的政策方针。要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搭建政企常态化交流平台,助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支持医药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参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疾病早筛早诊早治、多联疫苗研发等医药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外资企业扎根中国,加强研发创新,推进中高端产品本土化生产,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共赢。鼓励医药企业发挥中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担当作为。支持引导学术交流合作规范开展,合规开展营销,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会议邀请中资外资、国有民营、中医药等不同类型医药企业和金融行业代表参加座谈,12家医药企业和金融行业代表作了发言。在京委领导,委机关及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按照工作安排,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负责同志将结合分管领域工作,陆续召开相关企业座谈会、对话会,并指导有关司局加强与医药企业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合力解决好企业所需所盼,共同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 会议内容如下: 一、支持医疗数据脱敏共享推进医药产品研发、上市使用后效果监测等政策措施,目前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医疗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发展重点。 二、支持创新药品、诊疗手段、器械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简要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支持商业保险发展推进高端医药产品应用,推进创新药进医院等工作部署和重点。 四、支持开展特需医疗、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有关情况和工作重点。 五、支持医务人员合规参加中外医药企业学术会议、合规领取讲课费,营造风清气正学术交流环境的有关进展和要求。 六、支持中外企业参与医药科技创新、临床研究的有关进展和工作重点。 ​ 参会企业名单: 1、国药集团 2、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2、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 13、辉瑞公司 14、罗氏集团 15、拜耳集团 16、诺和诺德公司 17、诺华集团 18、礼来公司 19、默沙东公司 20、赛诺菲巴斯德公司 21、葛兰素史克公司 22、飞利浦医疗有限公司 23、通用电气医疗有限公司 24、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国家卫健委、山城药械招商 责编:YuTing
  • 25
    2024-11

    热点聚焦 | 陈子江院士、颜磊教授述评:未明确宫内妊娠,能否启动药物流产?

    近日,多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硕果累累。以下是本周重要的科研进展和学术新闻,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最新动态: 01 NEJM | 陈子江院士、颜磊教授述评:未明确宫内妊娠,能否启动药物流产? 02 Gynecol Oncol | 恩朗苏拜单抗治疗PD-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具有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03 Nature | 乔杰院士团队发表克氏综合征男性不育机制研究新成果 04 继教改革迎政策利好:医护自学也能拿学分了! 1.NEJM | 陈子江院士、颜磊教授述评:未明确宫内妊娠,能否启动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是指通过药物终止妊娠的方式,当前最优方案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适用于一定孕周内超声明确为宫内妊娠,且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然而,一些女性希望在妊娠极早期(即超声尚未明确宫内妊娠时)进行药物流产,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 11月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在妊娠42天内,超声未明确宫内妊娠的女性中比较了早期药物流产与常规延迟药物流产(超声检查明确宫内妊娠之后再开始药物流产)。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治疗组710名参与者中有676名(95.2%)完全流产,而标准治疗组688名中有656名(95.3%)完全流产。早期治疗组741名参与者中有10名(1.3%)发生异位妊娠,标准治疗组724名中有6名(0.8%)发生异位妊娠。在早期治疗组737名参与者中报告严重不良事件12例,而标准治疗组718名参与者中有5例,大多数为因异位妊娠或不完全流产住院。对于不明部位的妊娠或HCG水平低于1000IU/L的妊娠,标准治疗可能具有优势,而对很可能宫内妊娠或HCG水平超过5000IU/L的妊娠,早期治疗可能更具优势。标准治疗后,不完全流产的手术干预发生率较高,而早期治疗后,持续妊娠发生率较高。总体而言,与标准治疗相比,明确宫内妊娠之前于妊娠极早期开始药物流产具有非劣效性。 山东大学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陈子江院士和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颜磊教授受邀解读该项研究:由于担心宫外孕的发生,且缺乏相应专家共识或指南,我国医生在面临这种尚未明确宫内妊娠的状态时,多选择期待治疗,等到超声明确宫内妊娠或宫外孕时再给予药物流产或手术。该研究给了我们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可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排除异位妊娠高危因素和药物流产禁忌后,采用极早期药物流产。 2.Gynecol Oncol | 恩朗苏拜单抗治疗PD-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具有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恩朗苏拜单抗(研发代号:SG001)是IgG4型重组抗PD-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于2024年6月25日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PD-L1表达阳性(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后续相继获《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和《子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的2A类双推荐,《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2024版》的Ⅱ级推荐。 2024年10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贵玲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小凡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Gynecol Oncol》(IF:4.5)发表题为“Phase II study of enlonstobart (SG001), a novel PD-1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PD-L1 positive recurrent/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恩朗苏拜单抗治疗一线铂基化疗后进展或不耐受的PD-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一项正在进行的Ⅲ期研究(NCT05715840)正在探索恩朗苏拜单抗+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Nature | 乔杰院士团队发表克氏综合征男性不育机制研究新成果 克氏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一种男性较为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主要特征是患者具有47,XXY的染色体组合,即比正常男性多出一条X染色体。这一异常导致了一系列的生理和发育问题,包括睾丸发育不良、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男性乳房发育、身材较高、四肢较长等。此外,克氏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是生育能力下降,因为他们的睾丸不能正常生产足够的精子,有时甚至完全无精。 2024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乔杰、袁鹏、闫丽盈、魏瑗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How the extra X chromosome impairs the development of male fetal germ cells(额外的X染色体如何损害男性胎儿生殖细胞发育)”的研究文章。 该研究发现,睾丸索中的支持细胞介导了FGC的迁移。然而,在克氏综合征胎儿中,支持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且与生殖细胞间的互作减弱,最终引起FGC和支持细胞向睾丸索基底部的迁移受损。克氏综合征患者FGC发育阻滞和迁移受损最终都会导致其出生后生殖细胞数量减少。 最后,团队探索了挽救克氏综合征FGC发育阻滞的策略,结果显示,TGF-β抑制剂可以显著促进克氏综合征FGC的分化。这些发现为早期治疗克氏综合征不育症提供了重要参考。 4.继教改革迎政策利好:医护自学也能拿学分了! 11月7日,为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管理办法》明确学分授予标准,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所获得学分累计不低于25学分(不少于90学时)。 梳理发现,此次修订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丰富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获取途径大大拓展;二是实用性,升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确保医务人员所学即所用;三是简化管理,优化完善学分制,加大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扶持。 专家表示,新规会更加适应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在满足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减轻医务人员学习压力和负担,提高大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效果。 文章经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YuTing
  • 19
    2024-11

    互动有奖 | 妇产科网意见征集,参与100%有奖,你的声音,我们期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妇产科网在大家的陪伴下即将走过2024这一年。我们每一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陪伴。在这里,我们衷心地向每一位陪伴和支持我们的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更好倾听您的声音,了解您的看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优化平台内容,为您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我们邀请广大妇产科同道参与意见征集活动,期待您的参与,分享您宝贵意见和建议。 您的每一条建议都对我们至关重要! 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妇产科网意见征集 01活动时间 11月18日-12月15日 02活动奖品 激光笔、专业书籍、水杯、鼠标、VIP专属月卡等惊喜礼品,随机发放! 03获奖名额 所有参与意见征集的用户 04参与方式 只需扫码填写问卷,即可轻松参与 快来扫码参与意见征集吧! 05活动规则 1、请在活动截止时间前(12月15日)完成问卷,并在最后一栏填写个人联系方式(务必填写!仅用于核对信息); 2、我们将对所有参与意见征集者赠送礼品; 3、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妇产科网平台所有; 4、填写问卷后添加客服微信领取礼品(需要提供完成页面的截图证明),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咨询。 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妇产科网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编:YuTing
  • 17
    2024-11

    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日 | 魏丽惠教授:宫颈癌年轻化趋势与疫苗防治新进展

    2024年11月17日,是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四周年纪念日。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加速消除宫颈癌的有关情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出席发布会,并就宫颈癌防治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分享。妇产科网针对宫颈癌防治的关键问题对魏教授进行了采访,魏教授做出了深入解读,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这些关乎女性健康的重大议题。 专家解读 问:魏教授您在此次发布会上分享了关于宫颈癌防治的宝贵信息,请问在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筛查和治疗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魏丽惠教授:自2023年1月起,卫健委联合十部委发布了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的全球战略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科普教育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其中一级预防主要包括科普教育和接种HPV疫苗。然而,在2019年,全国15岁以下女孩的HPV疫苗接种率仅为1.9%,这表明接种率还远远不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从2021年开始,在政府的领导下,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江苏、重庆、西藏、浙江等11个省份,以及郑州、鄂尔多斯、成都等城市,已经将接种HPV疫苗纳入了政府为民办事的项目中。这些地区通过财政购买服务、定额补助等方式,为当地的13-14岁适龄女孩提供了免费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到目前为止,这一免费接种政策已经覆盖了全国40%的适龄女孩,相当于为500万适龄女性提供了保护。 这些经验和做法在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预防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我们期待能够继续加强宫颈癌防治工作,为更多女性提供健康保障。 问: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请问魏教授,您认为这种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种年轻化趋势,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预防宫颈癌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生? 魏丽惠教授:关于宫颈癌发病率风险增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HPV病毒的广泛感染,这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二是我国年轻女性的性生活提前。《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18岁以上人群初次性行为女性平均18.7岁。这种性生活提前的现象,也导致了HPV病毒感染的提前,从而加剧了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 针对这种年轻化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年轻女性对宫颈癌及其预防措施的认识。其次,要加强推进小年龄女性(9-14岁)接种HPV疫苗的工作,这是预防宫颈癌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年轻女性感染HPV病毒的风险,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此外,对于这种年轻化的趋势,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不仅要加强接种HPV疫苗,还要加强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防止其发展为宫颈癌。 问:请问魏教授,目前在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未来在宫颈癌的治疗中,治疗性HPV疫苗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魏丽惠教授:关于治疗性HPV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性HPV疫苗被批准上市。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或临床前研究阶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今年6月发布了关于《治疗性HPV疫苗优选产品的特性》的文件。这份文件提出了治疗性HPV疫苗的主要用途,首先是针对高级别病变的治疗,其次是对HPV病毒感染的治疗。这也是我们对于治疗性HPV疫苗未来用途的期待。 如果治疗性HPV疫苗研发成功并获得上市,那么对于那些已经感染HPV病毒或已经有病变的女性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问:在探讨“男女同防同治”策略时,能否请您分享一些关于男性接种HPV预防性疫苗的相关内容? 魏丽惠教授:HPV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中的接触,因此“男女同防同治”非常重要。目前,男性的HPV病毒感染幅度从4%到60%-70%不等,这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范围。然而,与女性相比,男性目前还没有像女性那样成熟的常规方法进行HPV病毒的检测。 尽管如此,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允许男性接种HPV疫苗,并且发现接种后对男性感染HPV病毒也有非常好的预防效果。这为我们提供了男性预防HPV病毒感染的新途径。 此外,在男性HPV病毒感染的治疗中,还需要特别注意感染人群以及男男同性恋的男性。这些人群由于性行为方式、免疫状态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受到HPV病毒的感染,并且感染后的病情也可能更为复杂。 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关于男性九价HPV疫苗应用的临床试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批准男性使用HPV疫苗,从而为男性预防HPV病毒感染提供更多的选择。 通过魏教授的详细解答,我们不仅对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未来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广阔前景。从加强健康教育到推进疫苗接种,从加强筛查工作到期待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成功,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公众的关注。我们相信,在魏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更多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魏丽惠‌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家特殊津贴,现任多项重要职务: ❖社会任职‌: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阴道镜和宫颈病理联盟(IFCPC)成员、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成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主编。 ❖学术贡献‌:在推动我国妇产科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进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曾就该议题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两会健康策直播节目中发布专题视频。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多年,率先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妇产科学系,形成了北京大学妇产科的学科优势。近年推动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走向世界。 ❖荣誉与成就‌:获多项国家教育部、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市等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中国医师奖;发表论文400余篇;编写专业书籍多部,先后培养硕、博及博后研究生7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