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NEWS HOTSPOT

  • 26
    2025-03

    最全丨妇产科国际会议列表速览

    妇产科国际会议列表速览 妇产科 1. 2025.4.6 | 2025年第92届美国骨科妇产科学会年会(ACOOG) | 美国棕榈泉 | 妇产科 2. 2025.4.25 | 2025年第11届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疾病学大会(SEUD) | 捷克布拉格 | 妇产科 3. 2025.4.26 | 2025年国际生育学会联盟世界大会(IFFS) | 日本东京 | 妇产科 4. 2025.5.14 | 2025年第15届欧洲绝经期和更年期协会大会(EMAS) | 西班牙瓦伦西亚 | 妇产科 5. 2025.5.16 | 2025年美国妇产科学会临床与科学年会(ACOG) |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 | 妇产科 6. 2025.5.21 | 2025年第16届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WCE) | 澳大利亚悉尼 | 妇产科 7. 2025.5.23 | 2025年第77届日本妇产科学会年会(JSOG) | 日本冈山 | 妇产科 8. 2025.5.28 | 2025年第17届世界医学围产大会双年会(WCPM) | 美国华盛顿 | 妇产科 9. 2025.6.5 | 2025年第29届欧洲欧洲妇产科大会(EBCOG) | 德国法兰克福 | 妇产科 10. 2025.6.15 | 2025年第20届世界更年期大会(IMS) | 美国旧金山 | 妇产科 11. 2025.6.17 | 2025年第81届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学会年度临床与科学会议(ACSC) | 加拿大惠斯勒 | 妇产科 12. 2025.6.23 | 2025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院世界大会(RCOG)| 英国伦敦 | 妇产科 13. 2025.7.12 | 2025年第108届美国内分泌协会年会(ENDO)| 美国旧金山 | 妇产科 14. 2025.7.25 | 2025年第10届亚太更年期联合会科学会议(APMF)| 马来西亚吉隆坡 | 妇产科 15. 2025.9.11 | 2025年第28届国际外阴阴道病研究学会双年会(ISSVD)​ | 美国芝加哥 | 妇产科 16. 2025.9.14 | 2025年第35届世界妇产超声大会(ISUOG) | 墨西哥坎昆 | 妇产科 17. 2025.9.18 | 2025年美国妇产科协会年会(AGOS)| 美国丹佛 | 妇产科 18. 2025.10.5 | 2025年第25届国际妇产科联合会世界大会(FIGO) | 南非开普敦 | 妇产科 19. 2025.10.22 | 2025年北美更年期学会年会(NAMS)| 美国奥兰多 | 妇产科 妇瘤 1. 2025.7.17 | 2025年第67届亚洲妇科肿瘤学会大会与日本妇科肿瘤学会年会(ASGO/JSGO)​ | 日本东京 | 肿瘤 2. 2025.11.5 | 2025年国际妇科癌症协会全球会议(IGCS) | 南非开普敦 | 肿瘤 妇科内镜 1. 2025.4.3丨2025年第29届澳大利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双年会(ASCCP)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丨妇科内镜 2. 2025.4.24丨2025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年会(ASCCP)丨美国圣迭戈丨妇科内镜 3. 2025.5.21丨2024年第17届欧洲妇科泌尿协会年会(EUGA2024)丨捷克布拉格丨妇科内镜 4. 2025.9.4 | 2025年25届亚太妇科内镜及微创治疗协会年会(APAGE) | 中国上海 | 妇科内镜
  • 15
    2025-04

    热点聚焦 | 默沙东九价HPV疫苗在华获批上市男性适应证!

    4月14日,默沙东(MSD)宣布,佳达修®9[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后称“九价HPV疫苗”)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26岁男性接种。这一获批使佳达修®9成为中国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男女共防HPV相关癌症及疾病”的新阶段。 佳达修®9覆盖6、11、16、18、31、33、45、52 和 58 型,共九种HPV型别。此次获批的男性适应证可预防HPV16、18引起的肛门癌,HPV6和11引起的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由HPV6、11、16、18引起的以下癌前病变或不典型病变:1级、2级、3级肛门上皮内瘤样病变(AIN)。 相关研究显示,HPV6/11/16是中国男性常见的感染型别。某些型别HPV持续感染可引发多种癌症,包括肛门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预测,2022年至2050年全球范围内的肛门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将逐年上升。相关数据显示,88%肛门癌归因于HPV持续感染。低危型HPV可致生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容易复发,且约90%与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有关。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乔友林教授表示: 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相关疾病及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防控HPV感染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之一。预防HPV感染不仅能够降低癌症负担,还能够减轻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压力。 HPV感染不分性别,男性感染后自然清除率低于女性,男性也可能因HPV持续感染发展为肛门癌及生殖器疣等疾病。男女共同接种HPV疫苗一方面有助于实现群体免疫,另一方面能够预防男性HPV相关疾病,还能进一步响应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号召,加速实现“90-70-90”的阶段性目标,助力最终实现消除HPV相关癌症及疾病的全球目标。 文章来源:文章经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煎薯片
  • 10
    2025-04

    第25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揭晓,4大领域14位专家获奖!

    4月8日,第二十五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正式揭晓。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红艳教授等14位中国医药卫生领域的优秀工作者荣获吴杨奖(完整名单附后)。 吴杨奖于1994年经科技部奖励办批准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医药卫生领域努力钻研并作出突出贡献、被社会及同行广泛认可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卫生工作者,秘书处设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吴杨奖以其科学、严格的评选程序,严肃、认真的评审态度,确立了其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荣誉和地位,成为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努力争取的一项殊荣。奖项设立以来,先后有493位优秀医药卫生工作者荣获该项殊荣,其中共有45名院士。第二十六届吴杨奖报名工作已经开启。 第二十五届吴杨奖获奖人名单 基础医学领域 王红艳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杨晓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临床医学领域 杜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董海龙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惠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程向东 浙江省肿瘤医院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积水潭医院 孙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领域 李洪林 华东师范大学 梁兴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李智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焦宁 北京大学药学院 公共卫生领域 罗会明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志贤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本文经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煎薯片
  • 08
    2025-04

    死亡风险降低45%!维替索妥尤单抗连获欧盟、日本批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率先启用宫颈癌ADC新药

    维替索妥尤单抗(TV tisotumab vedotin)是一种针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重要进展。近日,该药物在日本和欧盟分别获得上市批准,这是继美国和中国澳门之后的又一里程碑。 维替索妥尤单抗关键获批历程: 2021年9月: 维替索妥尤单抗凭借其在innovaTV 204研究中的显著疗效,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 2024年4月: 基于innovaTV 301研究的全球3期结果,FDA将其加速批准转为完全批准。 2024年8月: 维替索妥尤单抗在中国澳门获批。 2025年3月: 该药物在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欧盟EMA的批准下上市。其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申报上市的适应证为:用于治疗系统性治疗期间或之后病情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新希望 维替索妥尤单抗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靶向组织因子(TF)的抗体与微管抑制剂相结合,既具有传统化疗的强大杀伤力,又具备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 研究数据支持 全球性的innovaTV 301研究(NCT04697628)显示,维替索妥尤单抗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显著,与化疗相比,死亡风险降低30%,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均有显著提升。 ❖在中国亚组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抗PD-(L)1治疗,维替索妥尤单抗仍显示出临床意义的生存期改善。 ❖与化疗相比,维替索妥尤单抗的死亡风险率降低45%,中位生存期(OS)尚未达到,而化疗组为10.7个月。 innovaTV 301研究是一项全球性的、1:1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研究,共纳入了502名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或未接受贝伐珠单抗和抗PD-(L)1药物(如有资格且可用)的双联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研究要求患者既往最多接受过2线治疗,且具有根据RECIST v1.1标准可测量的疾病,ECOG体力状态为0或1。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Tisotumab vedotin治疗组(2.0mg/kg,每3周一次静脉注射,n=253)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组(包括托泊替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伊立替康或培美曲塞,n=249)。分层因素包括体能状态(0 vs 1)、既往是否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是否暴露于PD-L1或PD-1药物以及地理区域(美国、欧洲或其他)。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包括PFS、ORR和安全性。 粤港澳大湾区“药械通”政策助力 得益于该政策,维替索妥尤单抗已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投入使用。 林仲秋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首届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 ❖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教授 ❖澳门医学专科学院院士 ❖澳门镜湖医院妇产科顾问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腹膜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卫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第6、10版编委、第7-9版副主编,高教出版社成人教育《妇产科学》主编,《宫颈癌手术技巧图解》、《外阴癌2016林仲秋观点》、《逸仙妇瘤化疗手册》、《逸仙妇瘤诊治流程》、《逸仙妇瘤围手术期处理》等30多部医学专著主编 未来展望 随着维替索妥尤单抗在全球范围内的上市,更多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将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有望改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推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02
    2025-04

    国家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名单公布,多位妇产科领域学者上榜

    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授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等326个单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王建六、吕卫国教授等749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于波等30名同志“‘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 ​热烈祝贺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文章来源:本图片和文字内容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责编:煎薯片
  • 31
    2025-03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重磅发布!乔杰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入选!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多名专家学者,对进入候选名单的700余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两轮评审投票,最终确定十项重大科学成果。 其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袁鹏、闫丽盈、魏瑗团队“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研究成果入选! X染色体的基因表达量对生殖发育至关重要。克氏综合征(47,XXY)是男性不育最常见的遗传学原因,其额外的X染色体损害男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数十年来始终未解。 团队研究发现克氏综合征男性生殖细胞的发育缺陷始于胎儿期,其生殖细胞的额外X染色体未发生失活,导致X染色体基因表达失衡,减数分裂等分化基因被抑制,迫使细胞滞留于幼稚状态。此外,生殖细胞与支持细胞的互作异常会干扰二者的协同迁移,妨碍其进一步分化。体外实验发现抑制TGF-β通路可促进生殖细胞分化。 该研究不仅为克氏综合征患者不育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早期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被多家社会媒体和学术媒体报道。 乔杰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妇产生殖健康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基于多年来对生殖细胞发育领域的长期专注与深耕,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探索,乔杰院士团队于2024年成功揭示了生殖细胞发育障碍疾病(克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从而再次荣获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团队将继续探索和开发生殖障碍疾病病因及诊疗策略,创新生育力保存和挽救综合体系,研发出生缺陷防治新方法,守护妇儿全生命周期健康。 文章来源:本图片和文字内容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公众号 责编:煎薯片
  • 27
    2025-03

    喜报!多位妇产、生殖领域学者入选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4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重磅发布。 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复旦大学郭孙伟教授、浙江大学黄荷凤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马丁院士、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同济大学千日成教授(按姓氏拼音排序)等妇产、生殖领域学者入选临床医学榜单。(详细名单见下文)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系统性地展示中国科研领域的人才分布现状,精准呈现各机构、高校优势学科构成及学术影响力,以及在关键技术研究和各重点领域的顶尖人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表示该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在全国本学科所有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本次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3个一级学科。其中医学领域上榜769人,细分临床医学领域上榜329人。 “中国高被引学者”方法论 爱思唯尔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制作过程中,从多个维度观测学者指标,优化了学者学科归属和相应判定的方法。整体入选条件保持不变。该榜单基于以下条件,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 1.Scopus收录的科研成果发表署名机构为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且现职工作单位在中国,包括非中国籍和非华裔学者。 2.仅统计上述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 3.根据Scopus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体系进行上述学者的科研成果分类。每个学科上榜的学者数量与Scopus收录该学科中国机构署名的作者数量相关。 4.在榜单统计的上述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献)需要满足: ❖被收录文献数一篇以上(不含); ❖被收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达到本学科阈值条件; ❖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整体FWCI高于1。 责编:煎薯片
  • 24
    2025-03

    中国声音 | 朱兰教授携中国宫颈癌防治成果与经验亮相联合国会议

    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9届会议于2025年3月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朱兰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唯一医生代表参会,受邀参加3月11日举办的“技术变革与妇女赋权”边会并发言,分享了中国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消除事业的生动实践和突破性进展,获得了联合国高度认可。 朱兰教授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治,自2009年起设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35-64岁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2.8亿人次,中国的宫颈癌发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且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极大促进了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23年,中国积极响应WHO号召,启动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强化宫颈癌三级防治策略,已有15个省份将接种HPV疫苗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13-14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每年惠及400万适龄女孩。 朱兰教授表示,消除宫颈癌是每位妇科医生的使命。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团队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乔友林教授团队合作推广了简单易行且准确率高的国产筛查和辅助诊断技术。北京协和医院正在积极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赋能宫颈癌防治。在AI智能辅助诊疗技术、智能化培训平台和数智化人群管理平台的辅助下,目前全国已有7个试点地区达到了WHO提出的2030年阶段性目标。 招待会上,各国代表以热烈的掌声,对协和团队在中国宫颈癌防治经验国际推广方面的努力表达肯定和赞扬。协和团队致力于推动东南亚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和成年妇女筛查,还为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445名学员提供了宫颈癌防控技术的培训,为加速全球消除宫颈癌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本图片和文字内容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公众号 责编:煎薯片
  • 24
    2025-03

    聚焦两会 | 阮祥燕教授: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治疗用药纳入长期处方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阮祥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治疗用药纳入长期处方管理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阮祥燕 阮祥燕代表认为,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然要经历的的自然生命历程,但会带来病理性结果。绝经后,更年期相关症状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MHT)是改善绝经相关症状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患者没有禁忌证,激素治疗可以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且对心血管、骨骼、认知及泌尿生殖系统有保护作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可延缓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绝经激素治疗建议在60岁前或绝经十年内开始,此时期开始使用激素治疗的获益远远大于可能的风险。但激素的补充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每年应进行安全性评估,若安全性评估无风险因素,可以持续使用,国内外绝经激素治疗指南没有限定女性激素治疗的用药年限。 更年期激素治疗需要长期、规律、连续用药,但是目前更年期健康管理没有纳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的《长期处方管理规范》的疾病目录,其激素用药也只能按急诊3天,平诊7天开药,否则属于不合格处方。这既不方便患者,也难为医生,容易导致医患矛盾。 与此同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少,储备少,也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针对以上情况,阮祥燕建议:将更年期激素类用药按慢病处方管理开药,同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备足量药物,方便患者在社区就近开药。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责编:煎薯片
  • 19
    2025-03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启动会在济举行

    国内妇科肿瘤领域顶尖专家日前齐聚泉城,共同参加《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启动会。本次学术会议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志清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康山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秀琴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孙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殷爱军博士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宋坤教授主持。 孔北华教授致辞并详细回顾了前两版指南的编制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同时强调了推出2025版指南的重要性。他提到,2021年的首版指南和2023年的修订版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临床研究的迅猛进展和新型药物的持续问世,2025版指南的编制将更加融合国际先进成果,优化治疗方案,推动我国妇科肿瘤诊疗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马丁院士指出,本次指南修订意义重大,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指南修订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妇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规范发展。 宋坤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2025版指南的制定背景。 殷爱军博士全方位阐述了《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的修订要点,深入讲解了即将加入的新药物、新适应证、新的疗效评估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的具体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生们提供一个明确、实用且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操作指南。 与会专家们针对指南的编写内容进行讨论,并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科研进展,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各类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议题,纷纷发表了见解,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提议。这些讨论为指南的修订工作增添了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确保了修订工作的质量。 孔北华教授和向阳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到,与会的各位专家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了各自的宝贵见解。期望各位专家能够遵循会议的指导,确保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指南的修订任务,确保指南能够如期发布。 作为我国妇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诊疗规范文件,该指南自2021年首版发布以来已完成两次重要更新。此次《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启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在妇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