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NEWS HOTSPOT

浏览更多
  • 10
    2024-10

    最全丨妇产科国际会议列表速览

    妇产科国际会议列表速览 妇产科 1. 2024.10.5丨第25届世界妇产科学大会(FIGO 2024)​丨南非开普敦丨妇产科 2. 2024.10.15丨2024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院世界大会(RCOG2024)丨阿曼马斯喀特丨妇产科 3. 2024.10.17丨2024年国际产科医学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科医学会联合科学大会(ISOM-SOMANZ2024)丨澳大利亚悉尼丨妇产科 4. 2024.10.19丨2024年第19届世界更年期大会(IMS2024)丨澳大利亚墨尔本丨妇产科 5. 2024.11.21丨2024年第32届世界妇产与不孕症争议大会(COGI2024)丨葡萄牙里斯本丨妇产科 妇瘤 1. 2024.11.28丨2024年北欧妇科肿瘤学会年会(NSGO2024) 瑞典丨斯德哥尔摩丨肿瘤 2. 2024.12.10丨2024年第4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瘤研讨会(SABCS2024) 丨美国圣安东尼奥丨肿瘤 3. 2024.10.16丨2024年国际妇科癌症学会全球会议(IGCS)丨爱尔兰柏林丨肿瘤 4. 2024.11.12丨2024年第36届国际乳头瘤病毒大会与基础科学、临床和公共卫生研讨会(IPVC)​丨英国爱丁堡丨肿瘤 5. 2024.12.6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丨新加坡丨肿瘤 妇科内镜 1. 2024.10.27丨2024年第33届欧洲妇科内镜学会年会(ESGE2024)丨法国马赛丨妇科内镜 2. 2024.11.16丨2024年第53届AAGL妇科微创手术全球大会(AAGL2024)丨美国新奥尔良丨妇科内镜 其他 1. 2024.10.9丨2024年第69届日本人类遗传学会年会(JSHG2024)丨日本札幌丨遗传学 2. 2024.10.19丨2024年第80届美国生殖医学会年会/科学大会(ASRM2024) 丨美国丹佛丨生殖 3. 2024.11.5丨2024年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年会(ASHG2024)丨美国丹佛丨生殖 4. 2024.11.14丨2024年第69届日本生殖医学会年会(JSRM2024)丨日本名古屋丨生殖 5. 2024.12.5丨2024年第17届欧洲妇科泌尿协会年会(EUGA2024)丨捷克布拉格丨泌尿 6. 2025.3.25丨2025年第72届生殖研究学会年会(SRI2025)丨美国夏洛特丨生殖
  • 03
    2024-11

    缅怀陈全娘教授:刻苦钻研的医者,睿智坚强的女性

    在我国妇产科学界,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前辈,她用一生诠释了医者的仁心和女性的坚强。陈全娘教授,一位刻苦钻研的医者,一位睿智坚强的女性,于2024年10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天,让我们缅怀陈全娘教授的生平事迹,传承她的精神品质,以此表达我们对她的敬意和怀念。 陈全娘教授1935年3月出生,印尼归侨,福建漳浦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至1999年担任妇产科主任,1999年因年龄关系改任主任导师。 立志从医,投身祖国建设 在读中学时,陈全娘教授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955年,她与一批华裔热血青年一起,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回到祖国,参加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山医学院(现改名为中山大学北校区)医疗系本科。孩提时的心愿伴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实现了,激动不已的她立刻写信给她的中学老师,信件的开头为“饮水思源,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让我热爱祖国,乐观生活。” 1960年陈全娘教授大学毕业,正值国家号召大学毕业生支援边远地区。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报名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从小在南方地区生活的她,北方干冷的气候、陌生的生活条件与环境让其感到很不习惯,生活促使她不断改变自己,积极迎难而上,初心不忘,埋头苦干,一干就是16年。16年的青春锤炼了她,回忆往事,她的心中没有怨恨,反而对北方土地充满了感激。她认为环境的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人心中的执着不能变。 医术精湛,成果丰硕 1976年,陈全娘教授调入本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兼任广东省妇产科学会常委,广州市妇产科学会副主委,广东围产医学会、遗传学会、优生协会常委,是广州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熟练的妇产科手术技术,尤其在女性不孕症、遗传优生等方面有很深造诣。工作态度极其认真负责。其专家门诊门庭若市,许多病人慕名远道求诊,所以每次门诊超时3、4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20世纪80年代,陈全娘教授在诊治反复流产夫妇的过程中,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对流产的重大意义,就开始在人员有限的科室另外开设妇产科实验室,专门进行染色体检查。当时没有电子显微镜,每例染色体检查都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对着光学显微镜看无数张片子,看得头晕眼花。但她坚持不懈,发现世界首报3例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她的引领下,至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实验室的染色体检查始终保持非常高的质量。 勇于创新,引领妇产科学发展 作为一名科学家,陈教授一直保持着令人惊羡的旺盛精力和求知态度。她以准确的预见性,积极接受新生事物,使妇产科的发展一直紧跟时代步伐。 1990年,内窥镜手术对于大多数中国医师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技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首先开展了腹腔镜和胸腔镜手术。陈全娘教授敏锐地认识到腔镜对于妇科这种深部手术的巨大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坚决要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当时的手术器械相当落后,镜子也非常模糊,医生们习惯了开腹手术,一时难以适应镜下视角的改变,所以一台手术往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术中一会儿充气设备出问题,一会儿镜子蒙了看不清楚,非常折腾。很多医生不理解不接受,暗地里怨声载道。但看到患者术后痛苦比开腹手术大大减轻,恢复也很快,陈教授坚定了开展腹腔镜技术的决心。为了不放过每一个手术机会,即使是在花甲之年,也常常在半夜赶回医院手术。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广医一院腹腔镜手术技术迅速提高,吸引了各地医院前来进修。陈教授发明的宫外孕腹腔镜下吸引手术还获得了2000年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及2003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严谨治学,培育英才 陈教授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向重视教学。她教导我们,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通过教学,教师本人的受益更大,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学科理论。这一点数十年后的我们深有体会。80年代陈教授担任主任后改革了旧有教学程序,逐步建立一整套医师培养制度。1998年以后仍然每学年参加大课讲授,备课严谨。多次院外讲学和教学,并参加卫生部国家级继续教育HRT学习班的教学。曾任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任学院级“千百十工程”人员导师。1988年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选为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1991年和1995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1986年以来,一直是市计生委“病残儿鉴定”和“计生手术并发症鉴定”专家组成员,因办事认真、公正,获领导和同行的信任和赞赏。1984年以来担任医院、学院卫生、教师职称中级评委成员,市卫生和教师职称高评委学科组成员和省卫生厅高评委学科组成员。 陈全娘教授注重本科人才的培养,她以自己的严谨刻苦的科学态度,和对病人高度的责任心,深刻影响和培育了张晓薇教授、胡淑君教授等省内及国内著名专家。她们深情地回忆陈教授:“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第一时间想到她,她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生活上,陈全娘教授的乐观和坚韧让科室所有工作人员敬佩不已。她常常在家里炸印尼虾片带来给大家吃;她最爱吃麦当劳,汉堡、薯条,所有新鲜好吃的都爱尝试;大家给她庆祝生日,她还准备小礼物,每人一份发给大家,把所有人都当小孩子……退休后,她坚持出门诊直到85岁高龄,仍然思维清晰,思路敏捷,令人钦佩。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医院为了老教授的健康着想,停了所有退休教授门诊,她仍然会继续出诊。她对生死看得很淡,她说,人生过得很快的,刷的一下就过去了,所以真的要好好珍惜。只要活着一天,就算赚了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好好过?她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会继续工作,继续为患者健康努力。 2024年10月31日,陈全娘教授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89岁。 陈全娘教授千古!
  • 11
    2024-10

    震惊!江苏一哺乳期妈妈意外怀孕7个月毫不知情,你以为的避孕安全,其实并不保险

    2024年初,一位年轻妈妈在哺乳期感到腹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已经怀孕7个月了。这对夫妻回忆说,当时他们都觉得哺乳期怀孕的概率很低,所以也没做什么避孕措施。而且,哺乳期的妈妈因为没有月经和身材变化等问题,往往会忽视怀孕的迹象。虽然哺乳期怀孕的概率确实比较低,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有些妈妈在哺乳期就会恢复排卵,所以,哺乳期及时避孕至关重要。 哺乳期怀孕风险 产后1年内特别是剖宫产术后1年内再次妊娠,将会对母婴健康造成较大损伤;如行人工流产术,子宫损伤、出血、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风险会增加。 我国每年人工流产约900多万例,其中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占10.76%、高危流产占8.77%。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形势严峻,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是防止意外妊娠、减少人工流产(尤其是减少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的最重要手段。有再生育意愿的夫妇,建议妊娠间隔应至少2年,以保证再次妊娠时母儿良好的妊娠结局。产后及时高效的避孕,保持合理的生育间隔,预防非意愿妊娠,减少高危人流的发生,对保护女性生育力、保障母婴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哺乳期避孕从什么时候开始? 产褥期恢复排卵的时间与月经复潮的时间受哺乳的影响,不哺乳产妇一般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哺乳期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哺乳期产妇首次月经复潮前多有排卵,因此哺乳期产妇月经未来潮前仍有受孕的可能。产后第1年至少70%的妊娠为非意愿。所以产后第一次性生活就应该采取避孕措施,尤其是长效可逆避孕方法。 哺乳期避孕方法 (一)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 1.宫内节育避孕器具: 我国目前以含铜宫内节育器为主,使用1年的妊娠率均在1/100妇女年左右,已达到高效的避孕效果。曼月乐环增加缓释装置恒定释放孕激素,避孕效果更好,使用第1年的比尔指数为0.5/100妇女年,同时对痛经和月经过多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未观察到产后6周使用曼月乐环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我国新版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2017修订版)》产后避孕宫内节育器推荐放置时间为产后4周以后放置(包括剖宫产术后)。 2.皮下埋植剂: 单纯孕激素避孕药具,埋植在皮下,可使用3-5年,皮下埋植剂的比尔指数仅为0.05/100妇女年。WHO推荐的使用时机:非哺乳妇女产后可立即埋植,哺乳妇女产后6周开始使用。目前研究显示,皮下埋植剂对产妇乳汁量和乳汁质量均无影响,产后6周以后放置皮下埋植剂避孕的产妇,对其哺乳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和发育等均无影响。 3.单纯孕激素避孕针: 目前推荐的是醋酸甲羟孕酮(DMPA)注射剂,每3个月注射1次,DMPA对哺乳没有影响,但停用后生育力的恢复略有延迟。我国目前应用极少。 (二)其他避孕方法​ 1.哺乳闭经法 母乳喂养改变母亲体内激素水平,从而抑制了排卵,推迟了月经。如果按照严格的哺乳标准,产后最初6个月避孕的成功率为95%~99%。起到避孕效果严格的哺乳标准指白天每4个小时哺乳一次和晚上每6个小时一次。额外添加的食物量不应超过哺乳总量的5%~10%。如果母亲的月经已经恢复,或是婴儿超过6个月大,或是婴儿已经开始进食其他食物,上述3种情况有其一时,母亲就应该使用其他的计划生育的方法来避孕。 2.屏障避孕法: (1)避孕套是一种很好的屏障避孕方式。只要使用正确,它的避孕效果高达98%。 (2)避孕隔膜和宫颈帽,也是很好的屏障避孕方法。但产后六周不能使用,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母亲的产道还未恢复,佩戴容易失败。 3.激素避孕法: (1)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如口服短效避孕药,既会让母亲乳汁量分泌减少,也会给产后的母亲带来血栓的风险,要避免使用。 (2)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哺乳期母亲可以使用,但是因为有报道称纯孕激素避孕药早期使用与母乳喂养失败相关。所以一些专家建议延迟孕激素使用至少6周。在这期间可以使用哺乳期避孕和屏障避孕。我国哺乳期用避孕药的产妇极少,主要用避孕套和宫内节育器避孕,无论是COC还是孕激素避孕药都能通过乳汁,且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避孕药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绝对没有影响,需慎用。 4.永久避孕法: 绝育术因其不可逆,适用于永久无生育需求或再次妊娠时会发生极高风险危害的女性。无论是男性的绝育术,如输精管结扎术,还是女性的绝育术,如输卵管结扎术,都不会影响母乳喂养。 文章来源:河南妇幼健康、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责编:YuTing
  • 11
    2024-10

    热点聚焦 | 北医三院乔杰院士团队发表最新成果,全面揭示人类胚胎遗传密码!

    2024年09月2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团队在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题为“Human embryos harbor complex mosaicism with broad presence of aneuploid cells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人类胚胎早期发育中存在广泛嵌合)”的研究论文。 研究系统性解析了人类囊胚阶段与着床期胚胎、胎儿发育期不同器官的细胞染色体组成,全面展示了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染色体倍性及变化特征。 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是辅助生殖中减少不良妊娠和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团队一直致力于胚胎遗传检测的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开发了系列遗传诊断技术,对胚胎诊断领域涉及的染色体易位(scHaplotyper技术)、染色体联合单基因病(MARSALA技术)、单基因病联合HLA配型(PGT-HLA-typing技术)、无先证家系(GEPLA技术)、特殊小片段重复缺失(DIRECTED技术)等多种疑难复杂的情况均实现了准确高效诊断。 随着胚胎着床前遗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实践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嵌合胚胎。这些胚胎内部同时存在着不同核型的细胞,既有染色体正常的细胞,也有染色体异常的细胞,甚至有些胚胎完全由多种不同染色体异常的细胞组成。在早期发育阶段,人类和小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类胚胎中染色体嵌合的比例高达2%至90%,而在小鼠中这一比例仅为20%。研究还发现,一些嵌合胚胎在移植后仍有可能发育成健康的个体。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嵌合胚胎的处理仍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关于是否应该移植这些胚胎,以及这些胚胎中非整倍体细胞的未来命运,这些都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遗传分析方法通常只对胚胎中的少量细胞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无法准确反映整个胚胎的染色体组成。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早期胚胎的嵌合特性,一项研究首先收集了20个囊胚期胚胎,这些胚胎均来自志愿者的捐赠。研究人员分离了每个胚胎的所有细胞,并对它们进行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以检测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囊胚都含有染色体异常细胞,表明它们都是嵌合胚胎。此外,在这20个囊胚中,有70%的囊胚出现了染色体错误互补的细胞,这表明染色体非整倍体可能源于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错误。这种类型的错误在传统的基于细胞团的分析方法中很难被检测出来。 团队进一步通过数据计算每个发育时期的单细胞染色体倍性,结果显示,96%的着床后胚胎及胎儿都是嵌合。 在这项研究的最后阶段,研究人员对116个经过胚胎染色体检测并成功移植后活产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团队进行单基因病胚胎诊断的常规操作中,他们会对一次活检中的细胞团进行单细胞分离,通常选择1-3个细胞用于诊断,并将剩余的1-3个细胞作为备份,用于后续的验证。研究团队对这些活产儿的囊胚期备份样本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发现,​有10%(12/116)的样本中存在非整倍体细胞。这一发现表明,这些活产的新生儿在囊胚期实际上是嵌合胚胎。 这项研究首次采用单细胞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人类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性变化,并揭示了胚胎和胎儿的嵌合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嵌合现象在人类早期发育阶段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研究还提示,在临床辅助生殖技术中,当面临没有整倍体胚胎可移植的情况时,可以考虑对嵌合胚胎采取更宽容的态度,这样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妊娠和获得新生儿的机会。 文章来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责编:YuTing

手术 · 会议

VIDEO

浏览更多

品牌专栏

BRAND COLUMN

浏览更多
例例可鉴
指南共识
医生手记
学术前沿
妇瘤聚焦
学术专题
专家观点

专家风采

NTERVIEW WITH AN EXPERT

浏览更多
妇科
妇科肿瘤
妇科内分泌
产科
生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