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主席专访 | 李蓉教授:生育友好助力健康生育
2024-03-22
作者:李蓉 教授
来源:医说生殖 公众号
浏览量:23565
2024年3月22日-24日,第二十六届“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育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设立特邀报告、专家论坛、疑难病例讨论、生殖医学技术实操培训,以乔杰院士为首的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现场与大家分享相关领域新的进展、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育技术各个分支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同时,本次会议还特别开设辅助生殖技术转化及多学科交叉相关课程,内容丰富,精彩不容错过。 在大会召开之际,【医说生殖】平台有幸采访了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教授,围绕会议亮点、生育友好对促进健康生育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大会已成功举办了25届,第26届也即将开幕。作为大会主席,请您介绍下您为此次大会做了哪些精心筹备?会议中都有哪些亮点内容?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其中23日和24日上午是主会场,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生殖专家做特邀报告,包含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等生殖分会的主委和副主委、亚太地区生殖医学会的主席和前任主席,还有香港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的知名专家,专家们将分享国内外的生殖领域前沿进展。除此之外,大会还设立了生殖内分泌专场、生育力促进新技术专场、反复妊娠丢失专场、男性生殖医学专场、生殖流行病学专场、生殖护理专场、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丽珠青年创新奖经验分享、疑难病例讨论专场等等。除了这些板块,我们还设立了生殖医学微创技术操作班和IVF实验室技术操作班,希望能和生殖同行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实验室操作技术水平。我们的大会也将从辅助生殖的各个维度去开展,让参会的生殖同行能够享受一场学术盛宴。今年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我们没有开设单独的板块,而是将各位专家穿插到一起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基础医学研究进展,也让科研工作者对临床工作中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希望我们对会议的精心筹备,能让参会的生殖同行们满载而归! 关于亮点内容,我们今年主要强调了AI时代的智慧生殖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殖医学也正从信息时代迅速过渡到人工智能时代,医疗领域已经与数字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工智能与生殖医学的交汇和融合将推动生殖医学的发展。在AI时代的智慧生殖医学方面,与会专家将讲述AI在胚胎选择方面的优势与进展、人工智能在遗传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卵巢储备评估和预测的应用等等。 您是如何定义“生育友好”的?生育友好环境对于促进健康生育有哪些积极作用? 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公众一方面满心期待,另一方面又有不少迟疑,因为生孩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养育、教育等需要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大的精力、投入更高的成本。生育友好其实指的是一种社会政策和社会文化环境,旨在能够支持家庭生育,比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资源来促进家庭、胎儿和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很多国家都推出了弹性工作时间政策来支持家庭生育、满足家庭需要。近几年,我国的幼儿园和小学也推出了儿童保育措施,比如小学的课外班兴趣班、延长儿童在校时间方便家长接送,这就是生育友好的各种体现。 生育友好环境对于促进健康生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从时间成本方面来讲,弹性工作制度、儿童保育措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让民众有时间来生孩子。从经济成本方面,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基本的公共服务,纳入附加税减免项目,大力的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为年轻父母多方减压,解除公众生育的后顾之忧,让公众有能力来养孩子。在教育成本方面,国家正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严控书面作业量、限制竞赛评优活动、均衡编排搭配师资力量等等,树立了科学的育儿观念,引导孩子健康的生活,让民众无压力的教育孩子。总之,让公众有时间生、有能力养、无压力教,这种生育友好的环境,自然能够促进健康的生育。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对激发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殖医学的角度出发,目前我们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未来努力的方向如何? 目前,我们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孕前期以维护生育力、降低出生缺陷为抓手,进一步来细化落实各项孕前检查。孕中期,加强产前诊断和对高危妊娠的健康管理,建立了覆盖婚前、孕前、孕期、围产期的一体化生育友好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降低生育成本,帮助广大育龄夫妇实现想生、能生、优生的生育目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生殖医学学科针对疑难复杂的不孕不育患者开设多学科联合会诊,生殖医学、妇科、男科、生殖免疫、内分泌、优生遗传等学科临床专家团队,专攻生殖领域的疑难杂症,一站式提供专业、详细、可行的治疗方案和建议,让患者少走弯路,因此,想要通过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来提升女性的生殖健康,未来的努力方向可以从加强对育龄人群的生育力评估和对辅助生殖技术的科学认知开始。比如育龄女性35岁以后的生殖衰老加速,呈现陡坡式下降。在鼓励育龄女性适龄生育的同时,在个人常规的体检和生育健康的检查过程中,可以为未婚和已婚育龄女性和人群提供选择生育评估相关的技术项目和相关的咨询,对卵巢功能减退的育龄期女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另外,乔杰院士在两会的提案中提出,适度有序的开放对女性自卵冻存的限制,也是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加坡、泰国以及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和众多的欧美国家,慢慢都在开设此项医疗服务,这对于满足保存生育力的需求,减少非自愿终身无子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针对目前生育下降的严峻形势,为适应我国国情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的。 专家简介 李蓉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生殖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亚太地区生殖医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生殖感染与微生态分会副主委、中国中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从事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和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工作,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病变等,可以熟练地进行不孕症常规手术操作、腹腔镜及宫腔镜操作。主持“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开展女性生育力流行病学调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开展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对辅助生殖技术子代队列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开展子宫内膜容受性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参与发表论文300余篇,第一或通讯(含共同)SCI 55篇。2009、2011、2017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得北京市茅以升科技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21年获得妇幼健康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