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为乙酰水杨酸类药物,主要用作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包括退热、止痛、预防血栓等。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妇产科领域,可防治子痫前期、胎儿生受限、抗磷脂综合征等常见产科疾病。
妊娠早中期(妊娠12~16周)开始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依据个体因素决定用药时间,预防性应用可维持到妊娠26~28周。
适用人群:存在子痫前期史、尤其是较早发生的子痫前期史或重度子痫前期史的孕妇,有胎盘疾病史如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病史,存在肾脏疾病及高凝状况等。
1、妊娠前:每天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必要时应加用羟氯喹200~400mg/d。
2、妊娠期:整个妊娠期每天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并根据风险程度加用预防量或治疗量的低分子肝素。
3、停药时机:对于无血栓病史的女性,孕36周后可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既往有严重动脉血栓并发症(如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病史的女性,不建议在分娩期停药,因为与手术切口出血相比,严重血栓并发症的风险更大。
对于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孕16周前预防性口服阿司匹林,除可预防子痫前期外,也可以预防FGR。低分子肝素、孕激素及钙剂不能预防FGR。
阿司匹林除以上用途外,还有其他有文献报道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者商榷的用途
有研究者认为对于中低收入国家,于孕6~13+6周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81mg/d)可降低<37周的早产发生率。亦有研究者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不能降低早产发生率。
1项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研究指出自胚胎移植日起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2周,可显著提高妊娠率。同样也有研究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改善IVF-ET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神药”,如今在产科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对于扩展阿司匹林的进一步应用仍需更多的数据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4):227-238. DOI:10.3760/cma.j.cn112141-20200114-00039. 2、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23(8):517-522. DOI:10.3760/cma.j.cn113903-20200402-00299. 3、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胎儿生长受限专家共识(2019版)[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6):361-380.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9.06.001. 4、谢瑶,宋甜蜜,漆洪波,等.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产科及辅助生殖中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12):1385-1388. DOI:10.13406/j.cnki.cyxb.0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