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358
0
专家谈避孕 | 这些常见的避孕方式,哪个最靠谱?有没有副作用?
每年的9月26日为世界避孕日,世界避孕日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向年轻人倡导科学避孕意识、传递避孕知识,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教育水平。妇产科网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欣燕教授来为大家介绍科学的避孕措施,以及特殊人群的避孕问题等内容。
计划生育

每年的9月26日为世界避孕日,世界避孕日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向年轻人倡导科学避孕意识、传递避孕知识,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教育水平。

妇产科网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欣燕教授来为大家介绍科学的避孕措施,以及特殊人群的避孕问题等内容。

妇产科网:避免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是保护女性生育力的重要一环,请您介绍下控制生殖过程中的三个环节都有哪些?科学、有效的避孕措施都有哪些?哪些常见行为其实是避孕的误区?

刘欣燕教授:保护女性生育力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就是安全避孕,避免意外妊娠,减少人工流产。避孕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生育,尤其是众多的年轻人更要重视避孕。避孕主要通过三个环节起作用:一是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可使用男用、女用避孕套等工具进行避孕;二是抑制精子和卵子的产生,女性可选择口服长效、短效或紧急避孕药,亦或采取皮埋等方法抑制排卵;第三个环节,当精子与卵子已经相遇并形成胚胎,可通过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紧急避孕药等方法,改变子宫内环境,阻止胚胎着床和发育来实现。育龄期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可针对不同环节选择相应的避孕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生育力,为以后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做准备。

大家似乎对避孕方式都非常了解,但为什么还经常有意外妊娠出现,最终导致人工流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关于避孕的误区了,在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首先避孕套是要性生活的开始到结束一直使用的,否则也会有导致怀孕的几率;口服避孕药要坚持每天服用,如果偶尔有一天漏服了需要赶紧补上,如果漏服的时间较长则会大大降低避孕效果;宫内节育器是长效可逆的避孕措施,但如果没有定期检查节育器是否移位,或者超出了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也会造成避孕失败。所以,大家平时所采取的避孕措施一定要正确的进行使用,才能避免避孕失败。

妇产科网:请您谈谈针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避孕问题:在哺乳期的妇女需要避孕吗?45岁以上的妇女为什么不能使用口服避孕药?绝经期妇女应何时取出宫内节育器,为什么?

刘欣燕教授:产后避孕是为了保持合理的生育间隔,合理的生育间隔一般为2-3年。女性在哺乳期发生意外妊娠时,由于此时子宫还未完全恢复到生育前的状态,子宫非常软,这时做手术对子宫的损伤几率大大增加,手术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在女性哺乳期同房时要做好避孕措施。哺乳期女性适合使用长效可逆的避孕措施,首选宫内节育器。女性在产后42天进行复查时,如果子宫恢复得比较好,可放置宫内节育器来避孕。含铜的宫内节育器对于喂养孩子的哺乳期女性是安全的;含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如:曼月乐)对哺乳期女性分泌乳汁的量和乳汁的质量也没有影响,均可放心使用。有文献报道口服避孕药对哺乳期女性没有什么影响,也是比较安全的避孕措施,但需要每天服药,不如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等方式长效和便捷。如果偶尔没有避好孕,一年内口服一两次紧急避孕药影响不大。

45岁-50岁左右的女性还是需要采取避孕措施的,尽管口服避孕药对45岁以上的女性也是安全的,但首选还是宫内节育器,可以一直放置至绝经。如放置含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以减少月经量,帮助女性更好地度过围绝经期,还可让子宫内膜变薄,起到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过厚的作用,宫内节育器除了避孕外对女性身体也有许多额外的益处。

建议50岁以上的女性连续半年没有来月经就可以摘取宫内节育器了,哪怕此时还没有绝经也可以摘取。绝经后的女性应尽早将宫内节育器取出,因为绝经期女性的阴道和子宫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越早取出,手术的难度也就越小。

妇产科网: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刘欣燕教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大责任,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科普宣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保护生殖道卫生。生殖道感染对生育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大力宣传避孕套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保持性生活的卫生,避免传染上性传播疾病,甚至性病。第二,一定要避好孕。意外妊娠导致人工流产对生育力有伤害,多次和近期人工流产伤害更大,应提高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的重视。希望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参与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保护好我们的下一代。

专家简介


图片

刘欣燕 教授

  •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产科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育调控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孙雯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