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1681
0
医路人生 | 妇产科泰斗曹泽毅教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精诚奉献,德莫大焉;生命相托,信莫大焉。曹泽毅教授一生致力于研究与治疗妇科肿瘤,尤其对宫颈癌诊治有独到的见解。事实确实如此,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里,他怀着济世救人的医者情怀,执着坚强;他用几十年行医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一位国医大师的仁心仁术。
其他
不求名利医者仁心 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医路人生”


曹泽毅教授从医六十余载,亦曾担任一些行政职务,先后担任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现任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曹教授笑道“我自认为不太适合做行政领导,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爱沟通的人,更愿意做一名临床医生,我觉得当医生更适合我。”确实,曹教授把医生当做终生的事业在奋斗,从医过程中,随着不断接触病人、接触社会、接触医学,曹教授的行医经验也随之不断积累。当看到一批批病人通过他的帮助恢复健康,甚至从危重状况下生还,是曹教授最高兴的事情,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情无法比拟的。即便曹教授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每个星期还会坚持做手术,他每天最高兴的事情是出门诊、查病房;病人能够需要他,能够得到他的建议和帮助,看到那些疑难重症的病人,经过治疗后好转,这都是他最大的欣慰。


六十余载如一日奋斗在一线 风雨兼程不忘初心


默认文件1679477331480.png

▲曹泽毅教授(左一)在华西医科大学门前合影


最初,当医生并不是曹教授的本意,曹教授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六个姐妹兄弟。当初他喜欢工程,想学习工程类专业,后来因为一些偶然的变故,以至于他后来走上医学的道路,在学医的过程中,曹教授对外科做手术格外感兴趣,他认为手术能够迅速帮助病人恢复。曹教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是外科,由于毕业时妇产科在内的很多科室都缺医生,因此学校领导决定从外科毕业生中分一批出来到妇产科、眼科、耳鼻喉可等有需要的科室去。曹教授就是那十几个要从外科分到其它科室的毕业生之一,当时校领导逐一询问学生愿意到哪个科,曹教授是倒数第二个进去的,其它的科室都被分光了,只剩下妇产科和眼科两个名额,曹教授选择了妇产科,就此走上妇产科从业的道路。

曹教授的老师是当年华西医科大学的乐以成教授,她对曹教授非常关心,喜欢妇产科的男医生,觉得男医生较容易培养。曹教授回忆在他年轻的时候,乐以成教授每次去开会都会带上他一起去,同时乐以成教授对他要求也比较严格,手术基本的操作都是从她那里学来的,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后来曹教授在北京医学院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当时是全国唯一一个妇科硕士研究生,那次是全国统考,妇科在全国就只收一个研究生。曹教授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康映蕖教授的妇科肿瘤研究生。在北京医学院这几年的研究生教育对曹教授之后的从医之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时候国内研究生很少,几个教授带一个研究生,给他打了很好的基础,例如解剖学的基础、病理学的基础、还有妇科肿瘤子宫颈癌的基础。在那里主要是康映蕖教授和严仁英严教授,他们都亲自带曹教授,同时那时候还把他介绍到协和医院,协和医院的宋鸿钊教授也带过他,在此给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当时的风气影响,妇女不习惯男医生看门诊,曹教授的门诊几乎没有病人。曹教授当即决定,既然选择妇产科医生这个行业,那就必须要做好,他事无巨细的关心、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病人慢慢接受并喜欢这位妇产男医生。在那个年代,剖宫产限制很严格,不能超过整个医院生产率的15%。很多时候,医生需要从头到尾守护产妇,可能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去观察产妇,决定她是否可以顺产。遇到难产的产妇如何去帮助她,上产钳还有手法,即便曹教授现在已不在产科,但过往经历历历在目。每顺利接生一个孩子,特别是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母子能够平安,是曹教授最高兴的时刻。


默认文件1679489466867_副本.png

▲专家风采(左前一为曹泽毅教授)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看到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家属的痛心,一个家庭的破碎,使得曹教授的工作重心转向对妇科癌症的研究和治疗。如何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晚期癌症病人如何全力救助?这是曹教授一生奋斗的目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医疗条件比较差,很多病人发现癌症时已是晚期,只能用镭进行放射治疗。虽然镭放射治疗对病人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当时工作人员防护条件不足,对医生健康影响巨大,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操作导致有些医生身体每况愈下。但曹教授依然坚持对患者进行镭疗,很多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得以康复。

在随后的几十年,曹教授苦心钻研宫颈癌的防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宫颈癌的治疗也得以一步步发展,有了更多手术及新型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方法。就目前来说,宫颈癌是妇女癌症中最有希望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痊愈的、可消灭的癌症。早在二十年前,曹泽毅教授便已发起创立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作为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会长,曹教授专门编写了关于宫颈癌的专著。即便到现在,曹教授依旧坚守在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一线。了解宫颈癌的发展、发生过程对病人有哪些影响,尽全力去减少宫颈癌的危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消除宫颈癌,这是曹教授一生最大的愿望。


不断学习新鲜事物 我有一颗不老的心


默认文件1679489562549_副本.png

曹泽毅教授(左三)与国际妇产科联盟成员合影


古人云:七十古来稀,对于普通人来说,70岁应该是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年龄。但曹教授在70岁即将到来时做了一个“时髦”的决定——“考驾照”。当谈到此处,曹教授面露喜色骄傲的说到:“我不只是对开车感兴趣,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先进科技都感兴趣,有机会都想学习掌握。”当时他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练习到晚上6点,天气异常炎热,在桑塔纳中汗流浃背地苦苦学了两个月。刚开始学车时特别的困难,但慢慢地就习惯了,第一次考试没有考过,当时身边的人开始给他泼冷水说:“算了吧曹教授,您还考什么呀,直接给您‘本子’就得了。”他坚决不同意,表示不能给自己降低要求,而且这样做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曹教授的坚持与努力下第二次考试通过了,直到现在他依然每天开车上下班,认为开车也是一种乐趣,还能训练反应能力。这是一位比年轻人更有朝气、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老小伙”。



精于医术诚于医德 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默认文件1679490333421.png

曹泽毅教授(左一)实施手术


从翩翩少年到耄耋之年,作为妇产科领域的泰斗,曹教授经历并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回忆起初的从医经历,曹教授有很多的感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大学毕业,他就下乡来到西藏的一个小县城,因为交通不便,每次只能徒步两周才能到达西藏的医疗点,这样的经历,让当时的曹教授深切的体会到国家偏远地区医疗状况的窘迫,以及对于医疗资源的急需。之后,他又多次下乡到最需要的地方出诊,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基层患者,诊治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深切的体会到病人的“病”与“痛”。上世纪九十年代,曹教授在中华医学会担任副会长期间,每年都要带队到西部、西南部农村送医疗,他深切的了解基层百姓对医疗的需求与偏远地区医疗人员缺乏之间的矛盾,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诊治水平,对此,他乐此不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每回首顺应时代召唤,上下求索的从医时光,曹老眼里总是闪烁光芒,他羡慕当代年轻人优渥的生活环境,也感慨于当前科技进步带来的丰富资源,但那段穿越艰苦的从医经历映照出的赤子之心,才是他从医生涯不断探索进取的源泉。

曹教授耄耋之年依旧深耕学术,他的理想就是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他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当一位大夫首先要有思想准备,这是份辛苦的差事,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假日节日,当病人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该在。第二,当医生应该是没太多机会赚钱的,他应该以服务病人为主。第三,当医生是需要一辈子去学习的,“你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可能在病人身上的表现就不一样,同样的病,因人的个体差异,表现或许不一样,所以,你必须学通书本的基础知识,并接触大量的临床,这样,才能够在总结经验或者教训之中,提升自己。”曹教授讲到:人有感情,有思想,有想法,有的人得了病,压抑、害怕、恐惧,有的人得了病,却开朗、乐观,能够面对,这两种情况下,疾病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而且,你接触的病人今天的病情或许和明天的病情也是不一样的,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所以,医生就要多接触病人,深刻的体验病人的“病”与“痛”。

曹教授嘱咐道:为病人看病一定要牢记三点:一是要有全局印象,首先对患者需要有整体的印象,即了解病情的轻与重,营养方面和心理状态。二是要有重点印象,疾病的关键出在哪个部位,对于妇产科而言,绝大部分病症会出现在腹部,那么我们就要追问,是腹部的哪个部位?具有什么症状?有个初步的重点印象后再检查。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病情。因为疾病在一个人身上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变好,但更多是趋向于坏的方向,医生就像一个侦探,根据患者病史和病程的变化过程去寻找内在的原因。掌握这三点,一个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就有了基本的认知。


默认文件1679490498781_副本.png

▲曹泽毅教授(右一)指导青年医生


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对于青年医生这一点尤为重要。曹教授以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到:作为医生,你看的是病,更是人,病在人身上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病人,根据以往经验看,医治的效果不会太好,但后期观察,效果却是不错的,这就说明我们对病人的免疫力重视的不够,但也有相反的例子。

曹教授回忆刚刚从医时的教训:一位小学老师因每个月肚子疼前来看病,疼的很厉害(现在称此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生建议行子宫切除术,这在当时并不是高难度手术,但是患者却因为害怕、恐惧,表现得十分抵触。最终,手术由资历深厚的专家、教授进行,曹教授当时是助手。但术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患者伤口不断渗血,病人不能离开手术室,观察一段时间后,当天下午行第二次手术,并找外科大夫帮助止血。但当天晚上患者伤口还在渗血,经过专家研讨,行第三次手术,再次止血,但效果仍不理想,很遗憾最终没能挽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一个普通的手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在多方面的研究后,得出结论:患者过于恐惧,影响了肾上腺系统应激反应造成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不止。

生命已逝,教训是惨痛的。曹教授说:“作为一位医生一定要多接触病人,不仅要通过医术去救人治病,也要在思想上关心病人,了解其疾苦,与之共情,根据她们的情况,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大夫。”

曹教授的很多病人都是肿瘤患者、癌症患者,如何才能给予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此,曹教授这样指导年轻医生。第一,千方百计想办法治疗,这是医生的天职。第二,不仅仅要关注治疗,还要尽可能的帮助她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比如有生育需求的尽量保留她的生育功能,有性生活需求的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说这个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第三,要尽可能的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花费。


守望初心担当使命 年轻医生要勇于挑战权威


从医数十载,曹教授为自己立下规矩:从不接受红包,一个病人本身就已经很困难了,或许迫于心理压力或许出于感激要表达一下心意,作为医生可以理解,但不能收红包。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曹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者,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师者。和年轻医生们接触时,他会把自己从医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总结出经验与教训毫无保留的告诉他的学生,及时为学生解疑排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鼓励他的学生。曹教授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第一,医生是辛苦的,更是高尚的,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职业,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第二,要多花心思考虑你的诊断治疗,要从病人的最大利益出发,帮她考虑,患者面前,你是专家,患者信任你,你就得替她做最好的安排。第三,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总结,提高自己。



“必须培养一批骨干年轻医生,千方百计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这位年过古稀的医者心系妇产科事业,躬身培养青年医者,甘为人梯,言传身教,他希望年轻医生具备向权威求教和挑战的精神,敢于提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不断超越,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医生在妇产科领域独当一面,就是曹教授的真诚守望。


责编:孙雯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