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WCRPL2025前沿速递 | 王海燕教授:复发性流产的新见解——筛查和预防遗传性易栓症对防治复发性流产的重要性
2025-01-20
作者:王海燕 教授
来源:医说生殖 公众号
浏览量:26968
王海燕教授,围绕“遗传性易栓症的定义、遗传性易栓症和复发性流产的关系、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治疗及预防”等前沿热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2025年1月16-19日,第七届世界复发性流产大会(WCRPL)在新加坡成功举办。这一全球盛会云集了领军专家、研究员以及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旨在促进学界对复发性流产(RPL)的理解、预防和管理,为交流突破性观点与创新方法提供了平台。 医说生殖(Trends in ART)平台作为WCRPL2025年会特邀的官方合作媒体,紧跟会议热点,在新加坡大会现场邀请生殖领域的权威人士,针对大会前沿热点话题进行访谈。本期访谈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海燕教授,围绕“遗传性易栓症的定义、遗传性易栓症和复发性流产的关系、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治疗及预防”等前沿热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1. 在WCRPL国际会议上,Bashiri Asher教授分享了题为“对遗传性易栓症进行筛查和预防以防止复发性流产的重要性”这一讲题。那么什么是遗传性易栓症,和复发性流产有什么关联? 遗传性易栓症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遗传性疾病,经典遗传性易栓症包括编码天然抗凝蛋白AT、蛋白C(PC)和蛋白S(PS)的基因功能丧失,以及编码因子V(因子V Leiden(FVL))和凝血酶原(FII)的基因突变[1]。遗传性易栓症破坏了血栓形成和溶解之间的平衡,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等疾病,基因突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易感性。 妊娠会导致生理性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增加,天然抗凝物如蛋白S的减少。患有抗凝血酶(AT)缺乏症孕妇的血栓形成风险约达31-44%。这些变化会加剧遗传性易栓症女性发生VTE和复发性流产(RPL)的风险。 遗传性易栓症的类型主要包括最常见的FVL因子突变,杂合突变VTE风险增加5倍,纯合突变VTE的风险增加50倍。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所致凝血酶原水平升高,VTE风险可以增加3倍[2]。AT缺乏症较罕见,但与严重的VTE发生相关。还有蛋白C和蛋白S缺乏使天然抗凝剂缺乏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一些其他疾病,如凝血因子浓度升高和MTHFR突变,也会导致易栓症,但与RPL的关联并不明确。研究发现,易栓症通过引起胎盘血管并发症导致RPL,RPL与FVL和凝血酶原G20210A等突变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AT、蛋白C和蛋白S缺乏的证据很有限。 2. 在临床中如何对遗传性易栓症进行筛查、治疗及预防? 对于是否对遗传性易栓症进行筛查,目前仍然存在争议。2022年ESHRE建议在没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不要对RPL进行易栓症的常规筛查,但最近的研究,包括2021年的荟萃分析[3]支持对遗传性易栓症进行筛查。由于FVL和凝血酶原G20210A的突变与RPL显著相关,所以对其进行筛查在高危人群中最为有益,AT和蛋白C等罕见缺陷与RPL的关联仍然没有定论,MTHFR突变很常见,但由于与RPL是否存在关联的观点不一,因此不建议进行常规筛查。 有针对性的筛查和个性化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遗传性易栓症的治疗侧重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和改善妊娠结局。低分子肝素(LMWH)是妊娠期间首选的抗凝剂,通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虽然一些研究表明LMWH可以提高活产率,但其他研究,如ALIFE2试验,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益处,尽管对使用LMWH治疗RPL中的血栓形成倾向存在争议,但目前仍应将LMWH用于VTE的预防。 3. 您在复发性流产与遗传性易栓症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致力于在这一领域发展的青年医师,您有哪些宝贵的寄语和专业建议? 对于遗传性易栓症,刚才我们谈到了一些临床证据,大部分是来源于欧洲和美国的证据。我们中国人群中的证据很少,例如编码因子V(因子V Leiden(FVL))缺乏,其实在我们中国人群中是很少见的。对于青年医师,我们希望进一步进行易栓症的基因突变的研究,找到我们中国人群常见的基因突变的病因。另外,在临床中有些复发性流产的病人是合并静脉血栓的,对这部分病人我们进行常规的复发性流产相关的筛查,并没有发现常见的发病原因。对此,应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找出发病原因,进行更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