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会议报道 | 聚焦疑难热点 分享诊疗经验——2024年复杂疑难妇科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实战培训班顺利开班
2024-11-24
标签:
其他
  
来源:妇产科网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3147
2024年“复杂疑难妇科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实战培训班”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于11月22日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学习班邀请到国内妇产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围绕生殖道畸形识别与微创矫治、复杂内异症与腺肌病的诊治、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治及围手术期管理与医疗安全等领域前沿热点话题展开充分交流和讨论。学习班以典型复杂、疑难临床病例展开,深度还原MDT讨论场景,不同观点形成精彩学术碰撞。 开幕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姜桦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首先姜院长代表医院向各位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妇科疑难疾病的诊疗也进入了一个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经成为提高诊疗质量、提升患者预后、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次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多位在妇科及相关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带来最前沿的学术分享和实战经验的传授。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帮助在场的临床医生在学习和交流中收获新的思路和启发,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运用到日常的临床实践中,造福更多患者。最后,姜院长再次对到场参会者表示感谢并预祝培训班顺利开展。 第一节 主持:Dr.易晓芳 Dr.金丽 生殖道畸形保留生育力的MDT——华克勤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以“梗阻性生殖道结构异常的保育策略”为题进行分享。华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例11岁患者的典型病例,该患者因两次阴道成形术后再次出现阴道闭锁就诊,经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评估后制定了细致的手术方案,实施阴道成形术,并通过宫腔支架及阴道模具的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后,华教授深入讲解了生殖道畸形的类型、发病机制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多样影响,结合真实手术视频,生动展示了不同类型子宫融合的手术方法,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的学习体验。此次报告不仅扩展了与会者对生殖道畸形诊疗的认知,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抗凝治疗中的凝血功能监测——钟鸣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钟鸣教授围绕“抗凝治疗中的凝血功能的监测”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钟教授以一例围术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病例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凝血和出血过程中复杂的生理机制及相应的临床处理策略。钟教授深入剖析了从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到出血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强调只有深刻理解凝血与出血的病理机制,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临床现象中精准分析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在场学员的临床工作带来了宝贵的建议与启发。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热点——王国云教授 来自山东省立医院的王国云教授以“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热点”为题进行分享,讲座中,王教授从多个角度系统介绍了子宫腺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潜在恶变风险。王教授详细分析了子宫腺肌病对生育的不良影响,并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保育策略。同时,还讲解了介入治疗等微无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复杂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在疾病管理方面,王教授重点讲述了子宫腺肌病的三级预防策略。此外,王教授通过一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双瓣法”手术的手术录像,详细介绍了手术的关键细节及注意事项。最后,王教授特别指出,在治疗中应以批判性思维为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以实现最佳临床效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MDT案例剖析——邹亘教授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邹亘教授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MDT案例分析”为主题进行分享。邹教授通过一例典型病例,展示了MDT团队在复杂病例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一位患者因痛经逐渐加重并伴随经期排便困难而急诊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患者完成生育后复发相关症状,并在多次用药调整后疼痛和肠道症状仍逐渐恶化。经MDT团队综合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手术方案。邹教授通过手术视频详细介绍了手术要点,特别是如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尽量降低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机器人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的实用经验。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新策略——张信美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张信美教授围绕“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策略”主题进行分享。张教授从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入手,着重解析了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及其与盆腔解剖的复杂关系。他指出,肠道内异症手术涉及多个关键因素,包括盆腔与肠道解剖特点、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术中病灶识别能力、对病灶的评估、复发因素的评估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在手术策略方面,张教授深入介绍了保守切除与根治性肠段切除的对比,并展示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手术录像的讲解,生动呈现了手术细节和技术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指导。 第二节 主持:Dr.陈雄 Dr.戴青青 腹壁肿瘤切除与重建——姚琪远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姚琪远教授以“腹壁肿瘤切除与重建”为题进行分享,姚教授指出,微创外科与妇科领域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交叉,如肥胖引起的内分泌代谢失调和产后腹直肌分离等问题,凸显了学科间协作的重要性。他详细分析了腹壁肿瘤的类型及腹壁缺损的分型,并分享了腹壁硬纤维瘤及腹壁恶性肿瘤的最新专家共识。在腹壁内异症的治疗策略上,姚教授指出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当病灶切除后筋膜缺损较大时,生物补片的应用和组织分离技术为前腹壁缺损修复提供了有效选择。最后,姚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图片,直观展示了腹壁肿瘤切除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与手术细节,为参会者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导。 感染性休克的诊治进展——蒋进军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蒋进军教授以“感染性休克的诊治进展”为题进行分享,蒋教授系统阐述了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概念与诊断标准,并详细讲解了脓毒症抗感染治疗的核心原则。他重点强调了早期复苏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及具体治疗目标,深入解析了常用感染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以及在脓毒症休克监测中的价值与局限性。此外蒋教授详细介绍了液体治疗的种类、治疗目的及液体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用药指导。最后,蒋教授还通过一例钩端螺旋体病的罕见病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GS)查明疑难病例病因并改善危重患者预后。为感染性休克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管理指南——陆佳琦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陆佳琦教授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管理指南”为主题进行讲解。陆教授指出,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包括痛经、盆腔痛、性交痛以及排尿、排便时的疼痛。这些疼痛的产生机制复杂多样,涉及粘连引起的机械性牵拉、囊肿压迫及破裂后内容物的刺激、盆腔微环境的变化及神经系统的敏化等多方面因素。对内异症疼痛的评估包括体征、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及内镜等多方面的评估。此外,对于标准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需高度关注疼痛的鉴别诊断,以优化治疗策略。最后,陆教授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疼痛特点,提出了分层管理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第三节 主持:Dr.朱晓勇 Dr.丘瑾 STR在妊娠相关疾病MDT中的应用——陈婷婷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婷婷教授从STR技术的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原理出发,讲解了样本送检的规范要求及检测流程。同时,结合多例临床疑难病例,深入阐述了STR技术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实际应用,尤其在葡萄胎和绒癌的鉴别诊断中展现出的关键作用。她强调,STR技术在基因溯源中具有高度精确性,可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病因分析和基因学鉴定提供重要支持,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为患者临床管理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STR技术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也为提升疑难病例的诊治提供有力支持。 整形外科技术与理念在女性下生殖道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体会——刘阳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刘阳教授以“整形外科技术与理念在女性下生殖道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体会”为题进行了分析分享。刘阳教授指出,先天性或继发性泌尿生殖道畸形的外科治疗核心目标在于恢复外观、重建功能,并强调兼顾功能与形态的手术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刘教授介绍了常见的生殖道畸形,包括性发育异常(DSDs)、MRKH综合征以及阴道闭锁等,并深入探讨了个性化治疗策略与关键技术要点。她特别分享了保留双蒂的阴蒂成形术,突出术中精细化操作在确保解剖与功能修复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阴道再造手术,刘教授系统讲解了不同组织替代物的选择与应用,包括皮瓣法、乙状结肠代阴道术以及人工材料的手术方法,并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比较。同时,她指出,阴道再造的最佳手术时机为患者18岁以后或计划性生活前的半年至一年,以确保术后效果的稳定性和功能的优化。在手术入路选择方面,刘教授提出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经会阴入路或经耻骨与会阴联合入路进行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最后,她通过分享一例直肠阴道瘘修复的手术视频,展示了复杂病例的处理过程和手术技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子宫憩室专病MDT团队建设初探——张健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张建教授以子宫憩室患者妊娠后合并胎盘植入风险增加的相关问题为切入点,从产科、计划生育和妇科联合治疗的视角,分享了应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策略及手术经验。随后,张教授特别强调,妇科、影像科、麻醉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学科会诊能够为精准评估子宫憩室的形态和结构提供重要支持,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路径的选择。她指出,这种联合诊疗模式对于提升复杂病例的诊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结合对子宫切口憩室临床病例的观察与统计分析,张教授提出子宫憩室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以及恶性病变的风险,呼吁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对相关高危因素的监测和管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性治疗——龙琦琦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龙琦琦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性治疗进行了分析。龙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疼痛和不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造成显著影响。她强调,内异症相关疼痛需要与生殖系统疾病、盆腔淤血综合征以及泌尿和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疼痛进行细致鉴别,以避免误诊或漏诊。龙教授强调由于内异症存在严重的诊断延迟现象,尽早临床诊断内异症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治疗窗口提前,而且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针对内异症的药物治疗,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孕激素、高效孕激素以及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她重点讲解了GnRHa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应用,GnRHa在缓解内异症相关疼痛和缩小病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也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同时,她也提到GnRHa可能引发潮热、盗汗及骨密度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控制使用疗程,并在必要时联合使用雌激素反加治疗,以减轻低雌激素状态引发的不良反应。 第四节 主持:Dr.陆佳琦 Dr.朱建龙 疑似内异症的“冰冻骨盆”的鉴别与诊断——常凯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常凯凯教授以“疑似内异症的冰冻骨盆的鉴别与诊断” 为题进行分享。常教授指出冰冻骨盆是描述性的术语,指的盆腔程硬块状,存在致密且广泛的粘连,导致盆腔器官完全或几乎完全固定,盆腔解剖结构严重变形,造成盆腔功能和活动严重受限,常继发于肿瘤、炎症等。而骨盆冻结则更常用语描述由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盆腔脏器的一种严重状态。常伴随慢性盆腔痛、行动不便、肠道和膀胱功能障碍、不孕和生殖问题、胃肠道症状。骨盆冻结将增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常教授介绍了一例年轻女性患者,主诉痛经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检查提示宫颈占位并合并左肾积水,妇科检查显示冰冻骨盆表现。经多学科会诊和进一步诊断,该患者最终被确诊为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该类型结外淋巴瘤由于临床表现与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易在诊断中被混淆。她指出临床医生对疑似深部内异症病例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漏诊潜在的肿瘤性疾病。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创MDT——易晓芳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易晓芳教授针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创MDT诊疗进行了授课。易教授指出,针对反复复发及病情复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建议转诊至经验丰富的医院,进行多学科诊治(MDT)。通过整合泌尿外科、肛肠外科、妇科和影像科等学科的资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的生育需求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易教授特别提到,盆腔MRI提示肠壁增厚超过6mm是肠道内异症的重要影像学标志,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在MDT协作下进行手术干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她强调,无论是保守手术、根治性手术还是药物保守治疗,都需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需求后,权衡利弊并分析各治疗方案的潜在获益与风险,通过充分沟通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由于内异症常导致盆腔粘连及解剖结构的异常,在手术策略方面,需遵循“由易到难、由远及近”的原则,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优化。同时,她特别提醒,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罹患I型和II型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升高,临床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并加强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 生殖道畸形的超声影像荟萃分析——孙莉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孙莉教授以“生殖道畸形的超声影像荟萃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孙教授以ESHRE/ESGE生殖道畸形分类系统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子宫形态异常及相关畸形的超声影像表现。她详细介绍了分类系统中包括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双子宫、不完全发育的子宫,以及宫颈与阴道异常的影像学特征。残角子宫积血与腺肌症及内异症相关出血在临床上易混淆,鉴别诊断需综合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症状。例如,通过评估是否存在宫腔连接及相关影像特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孙教授指出,超声影像不仅能精确评估子宫形态异常对患者生育的潜在影响,还能辅助临床明确手术指征。在多学科协作的框架下,影像学检查与妇产科及辅助生殖科室的结合,使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高效。 第五节 vNOTES入路选择与骶前固定操作培训花絮 图文:王宇凝 王欢 彭耀铭 审核:易晓芳 以上图文均由大会会务组提供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