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93
0
院长有约 | 沈杨副院长:智能水凝胶体系开辟卵巢癌治疗新路径,专精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沈杨副院长与其团队参与成功研发出九肽Nap-IR,并运用原位纳米纤维自组装技术,有效抑制了卵巢癌的生长。本期的【院长有约】栏目,妇产科网在中华医学会第15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上荣幸地采访到沈副院长,他将为我们深入解读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并分享打造优秀团队的宝贵经验。 创新药物递送:卵巢癌治疗迎突破 沈杨副院长: 近期,我们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IF = 29.4,中科院一区)杂志上发布了关于卵巢癌创新药物的研发成果,成功构建了组织响应型的智能水凝胶体系,其主要功能在于药物的精准递送。这项研究历经近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基于组织酶响应型的水凝胶体系,针对卵巢癌,尤其是耐药型的卵巢癌,设计了一种新型九肽Nap-Phe-Phe-Glu-Ile-Arg-Leu-Arg-Phe-Lys(简称Nap-IR)。这种九肽结构能在局部封闭Anexelekto(AXL),当水凝胶体系进入人体后,若存在AXL激酶高表达的情况,Nap-IR结构便能形成对AXL的阻断,进而促使AXL与GAS6结合,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这一成果的取得,无疑为卵巢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过去,我们除了成功研发了体内的水凝胶自组装体系外,还积极探索了基于Nap-IR结构的体外水凝胶体系。针对盐诱导激酶2(SIK2)高表达的卵巢癌肿瘤,我们设计了一种体外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当这种结构进入体内后,一旦遇到SIK2激酶高表达的情况,它能有效地发挥水凝胶体系的递送作用,将针对SIK2的药物精准递送至病灶部位。目前,我们体内外的自组装智能水凝胶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这为未来药物的递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工融合创佳绩,新质生产谱新篇 沈杨副院长: 智能水凝胶的药物递送体系,对于诊断以及在药物递送的治疗上都奠定了坚实的生物材料学基础。当然,这只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2021年,我们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基于组织型尿激酶的肿瘤诊断体系,可体外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这一体系相较于现有的影像学诊断,其准确性和精确性均有所提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和免疫治疗领域,团队也付出了大量努力。我们研发了针对HPV和卵巢癌的PROTAC药物,同时在免疫治疗方面,也着重于TCR-like CAR-T细胞靶向MSLN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试验的招募和开展。从前期我们进行的6例患者剂量爬坡试验来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自主研发了针对Mesothelin和B7H3双靶点的CAR-T,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我们团队的工作始终建立在医学与工科的交叉基础上,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念,强调创新与融合。在生物医药转化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仪器开发方面,也做出了大量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针对妇科的宫腔镜手术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基于无创和人工智能原理,强调微型化、精细化以及多模态的人工智能识别,强调跨域感知,旨在使未来的宫腔镜手术更加智能化、简便化,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 我们期待与各位妇产科同道共同关注这些临床研究,并期待这些创新成果能够造福更多患者。 精英团队铸品牌,专病精治赢未来 沈杨副院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目前是国家和江苏省的临床医学的重点专科,更是江苏省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的核心指导与指控中心。在这里,我们妇科团队日益精炼,产科队伍则展现出迅速响应的战斗力。 01 人才培养模式规划 谈及学科建设,我认为首要的是整体布局与规划。我们强调“大综合、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年轻医生需在广泛掌握妇产科专业基础的同时,深入钻研某一亚专业领域。随着妇产科的精细化发展,对某一疾病的深入了解和专业治疗变得尤为关键。因此,我们为副高以上的医生设定了亚专业乃至专病的发展方向,涵盖了内分泌、普通妇科、妇科盆底、妇科肿瘤及妇科微创等多个领域,并成功打造了一批专业团队。 02 激发年轻医生内驱力 人才,始终是学科发展的核心。我们高度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形成内部竞争机制,拒绝躺平。我们为有理想、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提供课题和临床扶持,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去年,我们也成功获得了南京市智慧妇产医学重点实验室,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成长平台。我们注重各年龄梯队的骨干培养,通过竞争激发内驱力,这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03 学科建设要有绩效倾斜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还实施了绩效倾斜政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我们分设了教学、科研和临床等多个方向。新进的年轻人,如博士后和新晋博士,都能享受到主治医师的待遇,但同时也有相应的绩效考核。这种有考核才有绩效的机制,激励着年轻人不断进取。如今,我们的团队充满朝气,团结一心,我相信中大妇产科的未来定将更加辉煌。 专家简介 沈杨 副院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人工智能与微无创专委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妇幼保健研究会常务理事、女性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 技术专长: 擅长妇科肿瘤的综合诊治,尤其是常规/单孔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早期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晚期卵巢癌R0切除术,复发性宫颈癌盆腔廓清术;擅长女性盆底修复及尿失禁治疗。
卵巢肿瘤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沈杨副院长与其团队参与成功研发出九肽Nap-IR,并运用原位纳米纤维自组装技术,有效抑制了卵巢癌的生长。本期的【院长有约】栏目,妇产科网在中华医学会第15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上荣幸地采访到沈副院长,他将为我们深入解读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并分享打造优秀团队的宝贵经验。


创新药物递送:卵巢癌治疗迎突破


沈杨副院长:

近期,我们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IF = 29.4,中科院一区)杂志上发布了关于卵巢癌创新药物的研发成果,成功构建了组织响应型的智能水凝胶体系,其主要功能在于药物的精准递送。这项研究历经近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基于组织酶响应型的水凝胶体系,针对卵巢癌,尤其是耐药型的卵巢癌,设计了一种新型九肽Nap-Phe-Phe-Glu-Ile-Arg-Leu-Arg-Phe-Lys(简称Nap-IR)。这种九肽结构能在局部封闭Anexelekto(AXL,当水凝胶体系进入人体后,若存在AXL激酶高表达的情况,Nap-IR结构便能形成对AXL的阻断,进而促使AXL与GAS6结合,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这一成果的取得,无疑为卵巢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微信截图_20240403215915.png


在过去,我们除了成功研发了体内的水凝胶自组装体系外,还积极探索了基于Nap-IR结构的体外水凝胶体系。针对盐诱导激酶2(SIK2)高表达的卵巢癌肿瘤,我们设计了一种体外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当这种结构进入体内后,一旦遇到SIK2激酶高表达的情况,它能有效地发挥水凝胶体系的递送作用,将针对SIK2的药物精准递送至病灶部位。目前,我们体内外的自组装智能水凝胶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这为未来药物的递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工融合创佳绩,新质生产谱新篇


沈杨副院长:

智能水凝胶的药物递送体系,对于诊断以及在药物递送的治疗上都奠定了坚实的生物材料学基础。当然,这只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2021年,我们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基于组织型尿激酶的肿瘤诊断体系,可体外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这一体系相较于现有的影像学诊断,其准确性和精确性均有所提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和免疫治疗领域,团队也付出了大量努力。我们研发了针对HPV和卵巢癌的PROTAC药物,同时在免疫治疗方面,也着重于TCR-like CAR-T细胞靶向MSLN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试验的招募和开展。从前期我们进行的6例患者剂量爬坡试验来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自主研发了针对Mesothelin和B7H3双靶点的CAR-T,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我们团队的工作始终建立在医学与工科的交叉基础上,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念,强调创新与融合。在生物医药转化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仪器开发方面,也做出了大量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针对妇科的宫腔镜手术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基于无创和人工智能原理,强调微型化、精细化以及多模态的人工智能识别,强调跨域感知,旨在使未来的宫腔镜手术更加智能化、简便化,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


我们期待与各位妇产科同道共同关注这些临床研究,并期待这些创新成果能够造福更多患者。


精英团队铸品牌,专病精治赢未来

沈杨副院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目前是国家和江苏省的临床医学的重点专科,更是江苏省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的核心指导与指控中心。在这里,我们妇科团队日益精炼,产科队伍则展现出迅速响应的战斗力。


01 人才培养模式规划

谈及学科建设,我认为首要的是整体布局与规划。我们强调“大综合、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年轻医生需在广泛掌握妇产科专业基础的同时,深入钻研某一亚专业领域。随着妇产科的精细化发展,对某一疾病的深入了解和专业治疗变得尤为关键。因此,我们为副高以上的医生设定了亚专业乃至专病的发展方向,涵盖了内分泌、普通妇科、妇科盆底、妇科肿瘤及妇科微创等多个领域,并成功打造了一批专业团队。


02 激发年轻医生内驱力

人才,始终是学科发展的核心。我们高度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形成内部竞争机制,拒绝躺平。我们为有理想、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提供课题和临床扶持,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去年,我们也成功获得了南京市智慧妇产医学重点实验室,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成长平台。我们注重各年龄梯队的骨干培养,通过竞争激发内驱力,这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03 学科建设要有绩效倾斜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还实施了绩效倾斜政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我们分设了教学、科研和临床等多个方向。新进的年轻人,如博士后和新晋博士,都能享受到主治医师的待遇,但同时也有相应的绩效考核。这种有考核才有绩效的机制,激励着年轻人不断进取。如今,我们的团队充满朝气,团结一心,我相信中大妇产科的未来定将更加辉煌。


专家简介


沈杨 副院长

微信图片_20240403224933_副本.jpg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人工智能与微无创专委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妇幼保健研究会常务理事、女性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


技术专长:

擅长妇科肿瘤的综合诊治,尤其是常规/单孔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早期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晚期卵巢癌R0切除术,复发性宫颈癌盆腔廓清术;擅长女性盆底修复及尿失禁治疗。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