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270
0
医路人生丨石一复教授:风骨磊落悬壶济世,笔耕不辍教书育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妇科泰斗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石一复教授,六十余载如一日地奋斗在临床一线,悬壶济世坚守初心。妇产科网记者有幸采访到石一复教授,今与大家共同分享石教授从医六十多年来的工作重心及“趣事”。
其他

编者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妇科泰斗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石一复教授,六十余载如一日地奋斗在临床一线,悬壶济世坚守初心。妇产科网记者有幸采访到石一复教授,今与大家共同分享石教授从医六十多年来的工作重心及“趣事”。


640.png

(石一复教授与龚晓明教授合影)

仁心仁术

01

立志投身医学,为人民服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一直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石一复教授幼年体弱,饱受疾病痛苦,立志投身医学。“做一名医生,为患者看病、解除患者痛苦是最直接和具体的为人民服务之一,这也与我的志向不谋而合”他说。

640.jpg

(石一复教授在讲学)

石教授从医从业66年,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当时毕业工作需由组织分配,虽然石教授自己的志愿是成为一名外科医师,能做手术——动刀枪(能切除导致患者病痛的肿块,肿瘤并修复器官功能等),但依然服从分配成为了一名男妇产科医师。当时石教授的领导说,妇产科医师也要做手术——动刀枪,与外科也有关。石教授自述:我在妇产科工作60多年,阴差阳错又幸运,有幸在在妇产科领域有所点滴建树女性对人类、对社会/民族传承、繁衍意义重大,妇产科/妇产科医生是必不可少的。

浙江有不一样的“葡萄园

0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肿瘤

石教授是在进入妇产科工作以后,逐步以妇科肿瘤为研究重点。他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参与了一次由院长、科主任、院外放射科主任等组成的产科病例讨论(患者病史为产后发热、咳嗽等),石教授是此病例的低年资主管医生。文革前的病案讨论均由主任或上级医生说了算,讨论中各院长、主任发言后,石教授看X胸片后大胆提出有无产后绒癌之可能,这一发言当场便遭到了质疑和嘲讽,但事后证实确是产后绒癌肺转移。此事件也是石教授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肿瘤研究结下不解之缘的契机。


3.jpg

石教授常向国际著名的宋鸿钊教授、院士讨教(1998年)

当时浙江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病人甚多,绒癌只有子宫切除和大剂量丙睾治疗。石教授从杂志上见到北京协和医院宋鸿钊教授的治疗措施,也逐步在浙江地区实施,这一举措确实在滋养细胞疾病/肿瘤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

浙江省葡萄胎患者众多,大量住院患者是由基层医院转诊而来。当时曾有笑言,浙江有跟新疆吐鲁番葡萄完全不一样的“葡萄园,这也在侧面反映出葡萄胎患者人数之多。石教授在医院病房,见到多种类型滋养细胞疾病/肿瘤病例(母、女同时因葡萄胎住院住院、侵蚀性葡萄胎、多种转移绒癌,妊娠合并绒癌,产后绒癌、胎盘绒癌、胎儿和新生儿绒癌等),这也进一步加深了石教授研究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肿瘤的决心。

多年来石教授写就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肿瘤出版专著,发表了200多篇专业论文。他一方面学习北京协和宋鸿钊教授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从国外的文献、国内的资料学习,首创三联序贯化学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对侵蚀性葡萄胎治愈率近乎100%,绒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90%。这项治疗技术也在1978年卫生部科学大会获奖。当时浙江省卫生厅极其重视,此后也不断深入扩展临床和基础研究。


4.jpg

(1992年鉴定会,鉴定组成员由国内著名妇产科专家宋鸿钊、苏应宽、江森、张惜阴等教授组成,石一复教授作主要汇报)

滋养细胞疾病/肿瘤免疫治疗改进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时石教授就已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滋养细胞疾病/肿瘤的免疫治疗。相关文章最早于70年代末分别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等杂志,并且他在广州的全国会议上介绍了滋养细胞疾病/肿瘤免疫治疗。去年还发表该类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演进和现今对PD-1和PD-L1的看法。70-80年代,石教授首先开展该类疾病(肿瘤)的B超、腹腔镜、宫腔镜诊治,子宫病灶挖除术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负责起草和执笔我国第一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指南,对该类肿瘤P53、Ras基因、端粒酶、多药耐药基因、基因芯片、部分性葡萄胎等均为国内首先开展。石教授观察到:腹腔镜可以发现横隔下及子宫两旁的细小病灶,可解决超声、触诊探查不全的局限,也可以改变疾病分期;用腹腔镜抽出卵巢黄素囊肿的囊液,可防止卵巢蒂扭转,检测囊液HCG含量,可发现囊液HCG含量比外周血的HCG含量高出五六倍至十几倍,囊液抽出后,外周血HCG含量也会下降。这对患者尽快恢复以及化疗与否是很好的参考指标。以上治疗方式,特别是腔镜(宫腔镜、腹腔镜)治疗滋养细胞肿瘤在国际、国内都很早。石教授于80年代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和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滋养细胞疾病/肿瘤,基础研究,临床,流调,腔镜,免疫治疗等文章,也曾远赴国外,与外国学者展开过交流。

相关研究

03

卵巢肿瘤与妇科第一瘤——子宫肌瘤

在妇科肿瘤领域,石教授对卵巢肿瘤也研究颇深。石教授牵头并联合国内主要百余家医院分析了几万例卵巢肿瘤病例,研究中国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并将研究结果文章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论文奖”。另外在卵巢肿瘤的化疗与组织学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早年有20余例卵巢癌III期播散者(有不少是这浙大附属医院,自己医院职工或其亲属或不忌讳能与我保持联络者,现今存活20年甚至96岁之久。首先是手术要彻底,再根据腺癌细胞增殖周期等,坚持术后4年定期间隔延长的巩固化疗甚为重要。现今PARP抑制剂也带来新希望,但也要彻底手术为基础和长期随访。

石教授观察到中国妇科肿瘤学会研究恶性肿瘤居多,良性肿瘤相对较少,石教授当时在妇科肿瘤病房,大多数是滋养细胞疾病,宫颈癌及卵巢肿瘤患者,而子宫肌瘤患者在妇科普通病房,建议也要加大妇科良性肿瘤的研究力度,尤其对妇女第一肿瘤-子宫肌瘤,切莫认是“下里巴”人所为虽石教授也因此一直重点研究滋养细胞疾病及卵巢肿瘤,但对子宫肌瘤等研究仍有关注。石教授谈到子宫肌瘤100多年以前数据是30岁以上的5名女性中有一例说法早已不合现况。现在从影像学、病理学发展,发现最小的叫种子肌瘤;女性发生子宫肌瘤可有60-70%之多。这是不同统计方法的不同表述。子宫肌瘤是否要开刀,观念也在转变。早在80年代中期对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进行研讨,论文发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带领研究生,发表不少论文和出版子宫肌瘤专著3本(其中包括近年与郎景和院士,王智彪教授联合主编1本)。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

04

14年院长生涯,弃旧图新,励精图治

石教授1956年高中毕业后以第一志愿、第一学校考入浙江医学院(1960年改名浙江医科大学,1997年并入浙江大学)医疗系,1961年毕业。1959年,因反右倾,补划右派和拔白旗等,石教授被划为“白旗”。当时规定划为“白旗”者要留一级或被批判,每日书面思想汇报,多派劳动。即便考试100分,最终只能得60分。石教授1961年毕业分配,当时浙医大刚由医学院改为医科大学的第二年,要发展,各科要的生也多,个别所谓“政治表现”不好,分不出去的暂也留下,以备日后分流。所以曾是“白旗”的石教授也留校了,后因政治环境改善表现也还可以正是“一跤跌入青云中”也就永远留在了浙江医科大学

石教授被划为“白旗”到医院后,除本职工作外未担任过任何职务,连工会小组长都不够格(此职只是领发福利物品而已,如毛巾、苹果、甘蔗等),更勿论病区小组长、副主任、主任等。住院医师当了17年之久放至文革后1978年恢复晋升石教授才晋升为主治医师和讲师。改革开放后1984年浙江医科大学作为浙江省“试点队伍”,由群众民主“三上三下”提出院长人选。这一举措一改由上级指定院长人选的常规。当时石教授根本没抱有任何幻想或妄想,因从政治、业务、年制、经历、背景、与外界关系等绝无可能成为院长,自认为是上海人说的“吃豆腐”是去作陪衬。全院提及者有50余人,提名者被反复多次放到各科室讨论,经“三上三下”后最后剩下七、八个人,后又由省委、卫生厅、医大、民主党派等调查组来院召开多种座谈会考察后,省宣传和组织部公布石教授成功当选正院长,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借邓小平总书记和胡耀邦书记改革开放之东风,让右派及边缘的“白旗”从普通医生直接跃正院长。但石教授因不会公关、外交,只会直来直去,会得罪人,进而背后不乏“流言”称石院长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可从1984年至1997年,石教授担任四届院长,共14年。直至1997年12月29日石教授足60岁生日时浙大领导来院宣布按年龄规定卸任院长。卸任院长后,石教授仍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得到群众和外界的认可,多次被邀请讲学、出国交流,担任多家杂志要职,被邀请主编/参编大型书籍等。


5.png

6.png

石教授担任院长期间,在分析医院的原有基础、设备条件、人才、资源后,为人才施展拓宽更广阔的外部空间,打破论资排辈和以年资取决一切的常规,大力培养和扶植后备新人。为此,势必会得罪许多老上级,老领导,老同事。

石教授将新人分在围产、肿瘤、妇科腔镜、生殖内分泌、检验、影像、实验室、遗传、计划生育等不同专业学科,避免在同一专业学科可能发生的内耗,让各自均可有广阔的施展天地,对其个人发展、为医院争光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石教授鼓励院内医生外出学习交流,如有必要,也可国内、国外交流进修学习;石教授也鼓励护士、医技科室人员写文章,多参与临床实验、科研。凡有全国学术会议交流录用者,不论医生、护士,不论资排辈,不限次数,均予外出交流,车旅费、会务费,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均予报销,发表论文、著书立作者均有象征性的奖励,绝不在这方面吝啬钱财。自己以身作则,严以律己,14年院长从未动用公款给上级单位和领导送礼和请客吃喝;对职工福利(大客车和面包车接送上下班,自己自行车代步,几次因私用车,均财务科付费);全国首先实行手术室各级人员免费供应茶点咖啡等,让各级手术者接力;领导奖金低于医生护士档次和医技档次,以至于用公款和奖金问题又得罪了领导层。

外出手术对贫困者不收费,反支援粮票和钱物等;支援希望工程贫困学子;救灾捐款等均不落后;医院几次分房不沾边等。这些也均是受姐夫姐姐,兄长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人处事和生活中遵循“助人为乐,知足长乐,自得其乐”的“三乐”,与解放前后,三年自然灾害和现在,大多80岁以上的老教授相比该满足了。即使在80余平米的简陋住宿内也仍可做自己喜欢和能所力及的事,继续发挥余热。


7png.png


8.png


9.png

6430.png

(以上仅石教授部分获奖荣誉展示)


“业精于勤荒于嬉”

05

礼物婴儿、试管婴儿

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妇科肿瘤,在尝试试管婴儿初期,面临极大的压力和质疑。当时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开展辅助生育技术。为了填补浙江省内空白,跟上国内先进行列,促进学科发展,解决浙江妇女不孕不育之痛苦,石教授承担着多方压力,在无任何外援下亲自组织并参加试管婴儿研究小组,开始了试管婴儿有关的临床和实验及相关基础研究,总算“上苍不负有心人”,不足半年礼物婴儿、试管婴儿均喜获成功。接近2年待工作稳定后完成预定目标后即移交年青人。

10png.png


11.png


12.png

多胎妊娠的减胎技术当时尚少有,极具风险,石教授主动承担风险,让小组成员严谨和大胆地去完成。这些工作为学校、医院赢得声誉,使学科得到发展和提升,也被国内妇产科界所认同,对满足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开发新技术等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在石教授初期顶着压力和风险的工作和研究基础上,现今黄荷凤院士、张丹、朱依敏、徐键教授等许多团队/人员继续深入此项工作并有不断创新,辅助生育技术的临床和科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学校、医院作出了贡献。现辅助生育的基础和临床成果达到国内先进,甚至某些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发展,要巩固优势学科,推动新兴学科

06

统筹兼顾,稳扎稳打起高楼

石教授讲到,医院应有几个突出的学科特点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稳步推行帮助基层医院开展工作。这发展过程中巩固优势学科如妇科肿瘤计划生育围产和女性生殖道矫形术等同时推动新兴学科建设妇产科实验室,发展检验学科实验室的建立对基础研究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提升发挥起极大作用

石教授提示,医院科室分科过细优劣兼有,要注意避免其存在的局限性。分科细化,专业知识学习细化,进而知识面可能相对较窄。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应掌握所在科室涉及的相关科室(病理科、影像科)范围内的基础专业知识。临床医生如能全面准确掌握患者病史、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等)、影像学、病理学、手术(开腹、腹腔镜、宫腔镜)所见,并将此“五诊结合”,临床诊疗水平水平肯定会提高。

石教授反复强调每个医生要重视多层面的知识学习和扎实基本功(规范化书写病历等),全面掌握。

未来全国性妇产科领域的发展方向

07

重视大数据采集

多年来,石教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包括:两次全国性滋养细胞疾病/肿瘤的调查;卵巢肿瘤组织学类型全国性调查;石教授作为出生缺陷监测的浙江省负责人参加全国五人领导小组协调和化解内部问题,为此医院和个人均获得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又因为医学院校的资料较齐全,联合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调查正常和异常妊娠率;调查全国剖宫产率等,论文获得2017年中华医学会百篇优秀论文奖。也对浙江省各地区4万多例HPV感染及分型等。

石教授讲到,目前大数据研究多运用国外数据资料,建议在应用国外可学习运用的数据资料同时,应开展全国性、大规模、多中心、标准统一的大数据调查,运用符合中国人发病特点的资料开展研究。大样本量的调查工作对流行病学、疾病发病、卫生行政领导制定政策、经费使用、开展防病治病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石教授提到面向21世纪,要重视“一老一小(绝经后老年女性及小儿青少年妇科),重点开展研究。小儿及青少年妇科不同于成年人,有其独特特点,要重视小儿青少年妇科医学,多年来石教授也联合主编(中山大学杨冬梓教授,温州医大朱雪琼教授)写了3本《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专著,并在国内杂志分别发表了4次述评呼吁。也与浙江大学妇产科医院周坚红教授联合主编《实用老年妇科学》。

“著书立说”

08

大量妇产科专著编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质医学书籍更新虽无法追赶医学技术的更迭速度,这并不意味着纸质书籍没有意义,相反纸质书籍更要不断地更新。石教授自60岁卸任院长后至今已出版书籍包括:国内第一本子宫内膜异位症专著、国内第一本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第一版)/(第二版)专著、国内第一本子宫腺肌症专著、国内第一本子宫息肉(子宫颈,子宫内膜)专著等32本专著。石教授去加拿大多伦多探亲时,10年前偶然在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看到一本“肿瘤生殖医学”相关的专著,其中有关妇科肿瘤内容甚少,但深受启发,回国后立即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联络,仅花了6个月时间就出版国内第一本《妇科肿瘤生殖医学》专著,以飨读者尤其是医生重视妇科肿瘤的生殖问题。

13.png

14.png

15.jpg

(以上仅附上部分书籍照片)

最近,石教授与郑州大学二院崔金全教授即将完成80万字左右的《流产与安胎》专著。接着石教授将主编《妇产科的故事》一书,集医学史,器械,药物,手术,治疗,历史演进直至现代应用等。认为妇产科相关书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版和更新,方便临床应用及知识传播。石教授现在出书一般是担任主编仅3本主审。石教授说担任主编不是挂个名,主编的书籍至少写主要章节或1/3-1/2是由他亲笔编写,另外全书策划、修改、增减及校对都会参加,这也是老一代妇产科学专家严谨的优良作风的体现。

致青年医生

09

从业66年老前辈的谆谆教诲

1.夯实基础。基础是基石,万事不要操之过急,稳扎稳打未来受益匪浅。

石教授刚分配到医院时,每日主要跟随上级参加工作,跟助产士学接生、观察产程、上台手术均当二助或三助。开始学皮肤缝合,跟随上级医师查房、写病程记录。新患者入院首次三大常规均要自己动手,晚上在病房 或图书馆看书等。教科书的知识与临床实际差距大,每日要等实习医师写的病史、病程记录修改好,至晚11点以后才能回医院宿舍,次日早7时左右又已到病房,带领实习医师了解患者夜间情况,并初步开好医嘱,再待上级医师来修正,早8时听交接班后再跟随上级医师工作。当时住院医师必须住在医院宿舍,也要求平时不出院门,只有周六下午及周日3时(pm)前的白天可离院,此后要夜查房,领导会查岗;有要求最好工作后五年结婚,基本均会遵循上级要求。石教授虽自喻是“苦行僧”生活,但如此五年确实足够初学者打好基础

2.要做到医疗教学、科研三不误。科普,管理,外文要重视

3.医学科普不是额外的负担,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互有促进,要重视科普。

①大课教育、临床查房,有些问题也要用医学科普的形式,使学生易理解和记忆,甚至终生不忘。

②医学科普在与患者沟通、家属谈话、解答问题,解释工作中均能起到和谐宣传作用,也有利医疗工作的开展,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科普是一种文化自觉,一种责任担当。科普题目选择从专业、科研、临床实际出发,紧跟形势,创新形式,从而让大众及时了解前沿医学动态、医学信息,带给大家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医学科普有利于健康宣教,普及医学知识,让大众相信科学,对破除迷信及伪科学至关重要

④医学科普对各专业、亚学科、各级医务人员也有促进作用。科普不只是对非专业人员,即使对专业人员上至大专家、大教授、大医师,下至非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均有增进知识、扩大思维、辨别真伪的作用。尤是现今分科过细,造成知识面狭窄,思维局限,独木难成林的弊端,同一专业中也有“隔行如隔山”,在自己“一亩三分地”范围常是“出口成章,头头是道”,可遇到其他专业问题有时甚至“目瞪口呆”的尴尬局面,更不要说全面思考,综合分析,正确诊治,但通过科普也促使临床医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4. 临床医疗要注重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5.了解医学发展历史(例如:试管婴儿最初从动物实验到如今的发展变革等)。科学的不断发展,是一代代人,是每一个“后人”站在 “前人”肩膀上不断努力拼搏的结果。1978年英国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前人在140年前已将兔胚胎移植,88年前已完成兔体外受精,78年前美籍华人张觉民教授完成世界第一例试管内受精兔成功分娩。所以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千万不能忘记前人的业绩。

6.加强自我管理。合理、有计划性安排好个人工作,不因自身影响同事工作,与同事(上级医生、下级医生、进修医生、护士、其他科室医生等)间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7.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医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要终身学习。

8.要善于手眼心同用,多看多听多借鉴,向同行业佼佼者学习技术,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

“浙江妇产科一把刀”

10

率先开展手术直播,供学生观摩学习

石教授被誉为“浙江妇产科一把刀”,和朗景和院士、已故的李孟达教授并称为“妇产科三剑客”,分别是江南、华北和华南妇产科的领军人物。


16.png

石教授与国外医生交流期间,观察到国外医生带来的幻灯片、磁带、碟片等手术资料,教学效果直观有效,他对此深受启发。上世纪80年代,石教授率先开展手术直播。当时在沈阳《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的组织下,石一复教授开展了“滋养细胞绒癌手术”、朗景和院士与吴葆桢教授开展了“卵巢癌”手术、张惜阴教授与曹泽毅教授开展了“宫颈癌”手术、李孟达教授开展了“外阴癌”手术,他们在手术室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手术过程被刻录成碟片,全国发行,供观摩学习。

石教授对妇产科网寄语

1.妇产科网在国内首开先河,22年坚守初心,属实难得。传播知识,活跃学术,兼顾各方,互相交流、借鉴定、启发,贯彻“双百”方针等发挥很多作用。网站人员辛勤付出,成绩斐然,功不可没。我们大家均应向网站全体人员感谢和致敬。

2.发布妇产科前沿信息知识,广泛传播,方便了因地域、时间,没条件参与学习交流的医生。

3.继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祝愿妇产科网越办越好。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