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E 2025 | 特别报道 全球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盛会精彩直击
2025-06-09
作者:妇产科网
来源:妇产科网
浏览量:4020
第16届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16th World Congress on Endometriosis 2025, WCE 2025)于2025年5月2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的达令海港拉开帷幕。会议共持续4天,于2025年5月24日圆满落幕。本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的1000余位代表参会,其中不乏全球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的顶级专家带来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会议议程精彩纷呈,围绕内异症发生学说、内异症诊断靶点、内异症治疗以及内异症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不同模块的讲演讨论,并设立了中澳专场、印澳专场、欧洲内异症联盟(EEL)专场等特别专场以促进不同国家学者间的学术交流。除了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口头演讲分享以外,会场还设立了壁报展示画廊与圆桌会议讨论环节,汇聚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形式。本次推送整理了部分大会的精彩瞬间,为各位读者进行简要的分享。
开幕式
开幕式由澳大利亚传统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表演拉开序幕,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道们的到来表示了别具一格的热烈欢迎。大会由世界内异症组织(World Endometriosis Society,WES)主席Stacey Missmer及大会共同主席Jason Abbott教授、Gita Mishra教授致开幕辞,强调了大会聚焦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疾病这一最常见也最困扰育龄期女性的健康主题,号召与会专家学者们一同为建设女性健康的未来继续砥砺前行。
热点主题
本次大会设置了多个演讲主题模块,邀请了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学者讲述各自在不同方向的前沿工作,其中不乏中国讲者的身影,既有来自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的郭孙伟教授和刘惜时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信美教授等特邀专家学者演讲,也有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许泓教授与张健教授团队带领的青年学者与研究生团队、香港中文大学黄志超教授团队等前来分享各自在内异症领域的工作成果。以下为一些热点主题介绍:
一、WCE 2025大会中澳特别专场(点击文末往期推荐查看)
为促进中澳友谊与学术交流,在全球学者面前展现中国学者的学术风采,大会在郭孙伟教授的牵头下举办了中澳专场,并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信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刘惜时教授以及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女性内镜手术中心的Sarah Choi博士与哈德森医学研究所的Fiona Cousins博士4位特邀讲者代表领航,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及澳大利亚头部学者目前的研究成果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强调了中澳学者在内异症诊疗中的艰苦而卓越的工作与根植于学术生长起来的深刻友谊。此外,专场设立了“最佳讲者”评优环节,邀请4位特邀讲者打分并推举出了青年讲者中的口头报告第一名,旨在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女性健康事业建设。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发病机制的新兴理论
本模块主要聚焦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新兴理论及其证据,理论范围涵盖了异常免疫谱与病理性免疫耐受机制与内异症种植及生长的关系、神经免疫通讯与疼痛症状、子宫内膜周期中的上皮-间质转化理论、使用类固醇代谢组分析探讨内异症的异常激素特征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化微生理变化等创新性观点,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理解打开了新的窗口。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健康平等问题
本模块主要谈论了以中低收入国家、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内异症患者的诊疗,聚焦于这些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地区患者的诊断延误问题、患者群体特征、以及如何进行疾病管理的讨论,旨在号召全球学者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群体中的健康平等,促进全球女性健康的共同进步。
四、从医院到社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整体护理与监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并非一个“医院内”问题,即内异症患者健康的长期管理需要医院与社区的共同合作,因此本模块主要讨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监测与社区支持,提出了使用智能手表进行症状监测、运动与盆底肌肉训练改善疼痛症状以及使用数字故事讲述对内异症患者进行社区心理支持等新观点。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突破性药物治疗方案
本模块分享了不同国家学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开发中的前沿工作。其中,来自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金志兴医生分享了扑米酮(Primidone)抑制TRPM3在子宫腺肌症管理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在小鼠模型中验证了扑米酮对病灶对子宫肌层的浸润及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症状的影响,认为其对二者均有缓解作用。
六、手术与手术方法在内异症中的作用与革新
在这个模块中讨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创新性管理方法,包括结肠镜在结直肠DIE术前分期中的应用、卵巢内异症的乙醇硬化疗法等手术治疗的新观点。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赵晓雅博士分享了联合或不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系统(LNG-IUS)对有症状性肌层子宫腺肌病患者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的疗效影响,认为联合LNG-IUS对术后预后具有正面影响,尤其对月经过多症状的缓解效果明显。
七、体外内异症模型研究的优势与挑战
本模块分享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模型方面的探索,包括使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突变,以及目前作为国际生物领域研究热点的类器官培养模型。讲者们分析了不同内异症造模方式的利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前瞻性的视角。
八、内异症分期系统及其挑战
特邀讲者,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郭孙伟教授在本模块分享了现有和新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系统,并将各期表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相联系。郭教授认为,一个合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的分期系统对于预后分层、治疗指导、标准化医学沟通、研究和临床试验、患者咨询、资源分配和流行病学跟踪非常重要,并着重推荐了病灶纤维化程度在内异症分析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九、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育的关联
本模块邀请多位学者分享了子宫内膜内异症与不孕的关联性的见解,将重点聚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育力的主题,关注子宫内膜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激素谱改变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结局。
十、内异症与生命周期
本模块主要讨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全周期健康,提出了童年及成年期创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联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绝经期特征、污染物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等独特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疾病回归到患者个人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十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应用
本模块展示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内异症研究中的分子分型及高通量技术应用,主要聚焦于大样本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特征分析,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技术在领域内的转化,为内异症发病的理解与诊断治疗的靶点挖掘开辟新的天地。
特别环节
2025年5月25日,在本次WCE 2025会议的尾声,举行了WES/WERF的圆桌论坛,讨论主题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沿研究方向。郭孙伟教授在本次讨论中发言,提出了目前的内异症相关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真正解决内异症,是否存在其他诱发缓解因素,如何追踪并预测病灶的发生发展,如何早期发现微小病灶,以及如何整合所有证据建立合理的分期系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未来将在各自的工作中继续深耕的问题,也是一份内异症相关女性健康图景的大纲。
WCE 2025大会壁报展示
2025年5月21日至24日举行的第16届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16thWorld Congress on Endometriosis 2025, WCE 2025)中,特别设立了壁报科研画廊,选取了全球各地的投稿进行展示,鼓励与会学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并以其独特的互动性与前沿性,成为本届大会最具活力的学术焦点之一。会议期间,共展示了260余份壁报,覆盖了发病机制、诊断靶点、治疗革新、社会心理支持等多个主题,吸引学者驻足探讨。此外,大会评选出了24份最佳海报。WCE 2025官方网站设立了虚拟壁报展厅,可供未到场学者在这份学术的矿藏中挖掘感兴趣的内容。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新见解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病理机制一直以来在全球范围的学者中间受到广泛讨论。本次会议中,来自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Sze Wan Hung博士带来了他们团队的工作。他们的研究对卵巢内异症囊肿小鼠模型来源的卵巢组织使用了转录组测序,并发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异常上调可能与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的不孕具有潜在关联。来自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陈轶尘主任则分享了他们在内异症病灶异位种植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EIF2AK3突变能够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促进内异症病灶的异位种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二、科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像学诊断的碰撞
许多壁报将关注点聚焦在数字信息技术与影像学技术在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精度方面的应用。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Yuan Zhang博士分享了她与团队的研究。他们的工作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能通过磁共振成像和经阴道超声高效检测道格拉斯窝粘连和直肠结节,表现出高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是首个可全自动、非手术诊断多种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的方法。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朱茜医生则比对了内生与外生型子宫腺肌症的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联系,提出了影像学解读的新视角。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治疗方法
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的挖掘也是壁报所呈现研究的热点之一。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许泓教授团队带来的工作成果发现,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通过靶向ROS-CHK1-SGK1通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生长。建立小鼠模型并用NAC治疗,发现NAC降低病变重量,减少ROS水平,降低增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NAC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选择。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社会心理问题与支持
大会围绕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患者健康管理的主题,不仅强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也讨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全球地图下的健康平等与社会心理支持问题,呼吁与会者关注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内异症患者肖像差异,并为推动健康平等共同努力。其中,来自南非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讲者Fatima Kathrada女士向我们展示了南非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杂性。患者经历严重疼痛、多器官症状、诊断延迟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有限,因此不孕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凸显了及时多学科诊断管理和患者支持的重要性。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彭超主任则分享了团队在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流产之间的关联性方面的工作,呼吁大家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疾病所带来的一系列健康与社会经济负担。
现场壁报展示
精彩现场
图文来源: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姚宇童提供
责编:崔柳